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雨强下各生育期玉米坡耕地的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玉米作物对坡耕地的防蚀效果,为黄土高原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玉米在幼苗期、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抽雄期5个不同生育期对坡耕地侵蚀产沙量和过程的影响。[结果] ①随着玉米作物生长,它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抵御作用增强,幼苗期效果微弱,抽雄期最盛,抽雄期相比裸地可减少48.5%径流量和73.7%产沙量。不同生长阶段玉米作物的减沙效果优于减流效果。②降雨的产流产沙过程呈现不断波动趋势,玉米作物使初始产流产沙时间延迟,稳定产流产沙阶段平均产流产沙量下降。雨强从40 mm/h增加到80 mm/h使产流产沙量增长率大于100%,径流系数和含沙量均增加,侵蚀过程更加剧烈。③叶面积指数与不同生育期玉米地坡面的土壤流失比率有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可使用叶面积指数来估算不同生育期玉米地坡面的土壤流失比率,为估算年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奠定基础。[结论] 随着玉米生长,其防蚀效果增强,但幼苗期和拔节初期侵蚀严重,需采取辅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雨强增加使玉米和裸地条件下侵蚀产沙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序列的信号提取方法 -EEMD,基于1901-2015华北平原的266个格点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确定了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演变的周期规律及旱涝等级频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SPEI-12表征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在1940年出现了突变,干旱灾害集中在1940年之前,洪涝灾害集中在1940年之后,年际尺度上存在平均周期为4年和8年的波动周期,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13年、29年、46年的平均波动周期。2)极端干旱和极端洪涝分别发生556次和655次,分别占旱涝发生总次数的1. 76%和2. 08%,但总体干旱频率(19. 46%)明显高于洪涝频率(16. 43%),气候整体偏干。3) SPEI-3表征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经EEMD分解后,春季1994年以后洪涝灾害等级逐渐增高。夏季旱涝灾害等级处在4以下且在1982年后干旱灾害开始加重。秋季1993年以后由干旱灾害转为洪涝灾害。冬季干旱灾害有逐年加强趋势。4)不同旱涝灾害等级的频率季节差异显著,旱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空间上,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和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北北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北西北部以及北京、天津市。本研究能为该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引种:要选经过驯化饲养和杂交培育后的良种。蝎种应精力旺盛、体色鲜艳、体大无病残的全蝎。经过驯化培育的品种抗病力强、牛长快、适应性强、性情温顺、野性小、易饲养、产仔蝎率高。也可用体壮腹大的野生蝎作种。但密度要小,绝不能和家蝎混养在一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工艺的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脾脏指数、概略养分表观效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6 48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的植物提取物(熬煮工艺),B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的植物提取物(压榨工艺),C组全程饮水抗生素,D组饲喂基础饲粮。饲养至42日龄时进行屠宰,最后分别取脾脏、颈静脉血清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从饲养全期(1~42 d)来看,B组显著提高了白羽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A、B、C组对42日龄白羽肉鸡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从生长前期(1~21 d)来看,A、B组显著提高了粗灰分消化率(P<0.05);B组提高了干物质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4)A组显著提高了42日龄白羽肉鸡血清中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P<0.05);A、B组显著降低了血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B组显著提高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综上所述,从工艺...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和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的方法,本文分别以新鲜、幼嫩和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采用Otto和LB01两种细胞核提取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芩C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选用豌豆为内标植物时,相比LB01一步法,Otto两步法在低温提取、离心和保存条件下,碘化丙啶染色浓度为0.02 mg/mL,得到的细胞核散点图相对集中,碎片较少,容易准确取门,CV较小。不同提取材料表明,幼嫩叶片和新鲜叶片利用Otto二步法均能到高质量的细胞核悬液,细胞核数量多且散点图集中,有利于取门和测定的C值更准确。而干燥叶片提取的细胞核得到的散点图分散,无法准确取门和测定C值。最终,以黄芩为例系统地优化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首次成功测定黄芩1C值为0.58 pg,基因组大小约为562 Mbp,从而为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值在系统演化中的变化规律,以及黄芩属药用植物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解磷菌(PSB)在铅(Pb)污染严重环境下存在活性较差、修复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通过骨炭负载羧甲基纤维素(CMC)稳定化的硫化亚铁(FeS),耦合PSB制备功能化菌剂(CFB1-P),用于Pb污染土壤的修复,并探讨其缓解Pb对黄瓜幼苗胁迫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功能化菌剂通过化学沉淀、络合、静电吸引和生物矿化作用固定化Pb,其最大吸附量达452.99 mg·g-1。CFB1-P具有较高的溶磷能力,溶磷量高达140 mg·L-1以上。相较于CK处理,CFB1-P施加能有效降低土壤Pb的生物有效性,减少黄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Pb的生物积累量,分别从63.84 mg·kg-1和15.96 mg·kg-1降低到5.59 mg·kg-1和1.39 mg·kg-1,从而降低Pb对于黄瓜幼苗的胁迫作用。CFB1-P的施加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分别从6.1 cm·株-1、1.2 cm·株-1、0.87 g...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农业生产实践中经过人工夯实的田坎在自然营力作用下的垮塌变形机理,通过采集黄土区梯田土壤,对其进行室内击实、模拟干湿交替处理和剪切试验,探究了干湿交替过程对夯实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土壤的粘聚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的内摩擦角逐渐降低,并在第7次干湿交替时达到最小值。在100 kPa垂直压力作用下,土壤的抗剪强度受影响不明显;在200 kPa垂直压力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而在300,400 kPa垂直压力作用下,土壤的抗剪强度先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并在第2次干湿交替时达到最大值。此外,在相同干湿交替次数的情况下,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土壤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大,说明垂直压力与土壤的抗剪强度呈正相关。经过显著性分析,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大于相同条件下对粘聚力的影响。干湿交替过程对夯实土壤的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其中土壤粘聚力增加,而内摩擦角下降。  相似文献   
18.
幼蝎蜕皮是变态生长发育的必然过程,只有周期性的蜕去旧皮,才能逐渐发育为成蝎。蜕皮时需要的环境条件较严格.须注意以下技术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半身不遂症(拖尾症).因长期饲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以及栖息场所过于潮湿所致,多见于2龄蝎.病蝎肢体透亮肥大,后腹(尾)部下拖,活动缓慢或伏地不动,发病5~10日后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方法,研究阿特拉津浓度为0、25、50、75、100和125 mg·L-1污染胁迫条件下对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Acinetobacter sp.DNS32与非阿特拉津降解菌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生长影响及基因组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污染胁迫24 h后,随阿特拉津浓度增高,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生长速度受抑制强度逐渐明显。利用随机引物对上述四种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菌株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RAPD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阿特拉津浓度为100 mg·L-1时,基因组模板稳定性(GTS)分别降至52.3%和61.2%。同一浓度下,阿特拉津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DNS32基因组模板稳定性为82.9%,Arthrobacter sp.DNS10基因组模板稳定性为92.1%。研究表明,阿特拉津胁迫对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基因组DNA产生损伤;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Acinetobacter sp.DNS32对阿特拉津胁迫有较高耐受性,适于阿特拉津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