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13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钻土芯法获取了6—8月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并确定其生物量分布。采用极差法和矩阵法计算了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cm的深度。在沙丘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混交林沙蒿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混交林中间锦鸡儿,从结果来看低矮的沙蒿相对于高大的柠条锦鸡儿或者中间锦鸡儿具有较高的细根周转速率。在丘间地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柳(Salix psammophila)小穗柳(Salix microstachya)乌柳(Salix cheilophila)混交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混交林乌柳小叶杨,从结果来看沙柳的细根周转速率明显大于其他几种固沙植物,而高大的乔木小叶杨具有较低的细根周转速率。无论是在沙丘还是丘间地上,混交林的细根周转速率都要大于纯林。高寒沙区典型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研究为该区域植被细根的养分循环、碳平衡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半固定与固定沙地油蒿枝条水势及气体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油蒿生长差异的原因,测定了毛乌素沙地自然生长在半固定与固定沙地油蒿的气体交换参数、枝条水势及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油蒿气体交换参数、枝条水势日变化特征及土壤水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油蒿枝条水势与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趋势相同,半固定沙地油蒿日均净净净光合速率是固定沙地的1.3倍,蒸腾速率是固定沙地的1.23倍,其枝条水势也高于固定沙地,两种立地条件下油蒿枝条水势和气体交换参数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沙地中土壤水分含量不同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杨树伐根嫁接更新的优良品种,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84K杨和转基因杨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调查比较伐桩与不同品种接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不同品种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84k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8种新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84k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平均蓄积量均最低;3)中林2001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以及中林2025杨平均胸径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01杨平均树高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25杨之间平均蓄积量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埃瑞达诺110杨、107杨和108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造林树种的选择及其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建设"森林重庆",在对重庆市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的造林植物应当是具备耐水湿或喜湿润、耐瘠薄、耐旱、耐高温、耐酸或耐碱等特点的亚热带植物种,因而选定松科、柏科、壳斗科和杉科的植物为推荐造林植物种;造林和营林的技术措施要考虑到降水量增加的因素,改变技术措施的组合,形成秋季整地、春季造林、幼林抚育与封育、灌溉、排水、防火、防病虫害和抚育间伐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建立了该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并将该流域分为177个地块,采用专家打分和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为:宜农地总面积为185.3h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34%;宜林地总面积为192.4hm2,占20.08%;宜牧地总面积为563.63hm2,占58.83%;其它地总面积为16.67hm2,占1.74%。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新增耕地肥料利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晋西黄土区新增耕地设置施加N0,N1,N2,N3,N4和N5六种不同氮水平氮肥的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氮肥利用率、氮磷钾吸收累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回归拟合,确定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下,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各氮水平条件下氮肥生理利用率差异不大;施氮能够促进大豆植株各部位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各处理之间大豆植株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和钾素累积量差异显著,且在N2水平下最高,但大豆植株氮、磷、钾累积量与施氮量相关性不显著;N2水平下大豆植株在出枝期、开花期和鼓粒期的株高、冠幅均最高,且大豆产量最高,达188.83g/m2,比其他五种处理措施增产8.68%~141.32%,其增产效益最高,为0.562元/m2;晋西黄土区新增耕地的最佳施氮量为168~178kg/hm2,对应理论产量为1 800~1 802kg/hm2。  相似文献   
17.
精河县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重点区域之一.文中选择当地的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包括杨树林、杨树+沙枣林、葡萄田和棉花田.通过监测4种人工植被内的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评价它们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荒漠相比,4种人工植被都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气温,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葡萄田和棉花田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但是杨树林和杨树+沙枣林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建议当地今后加强对防护林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土石山区典型防护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4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土壤抗蚀指数并对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土壤抗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辽东栎纯林。土壤抗蚀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0-20cm土层抗蚀指数是20-40cm土层的2~5倍。土壤抗蚀指数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抗蚀性指数与容重、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基本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植被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深入了解覆被结构特征与产流产沙关系是研究植被防蚀功能的基础。以鄂中地区典型森林植被为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5种覆被结构(灌木、草本、枯落物、灌木+草本、灌木+草本+枯落物)和侵蚀性降雨(60,90,120 mm/h)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率、产沙率随降雨时间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最后达到稳定趋势。降雨强度是坡面侵蚀产沙的主导因素,与产流时间、产流率和产沙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在有/无枯落物存在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植株密度分别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影响因素。径流含沙量在不同覆被结构覆盖下表现为:草本>灌木>枯落物>灌木+草本>灌草枯。(3)结构特征参数对产流产沙影响的优先等级为覆盖度、生物量、植株密度、多样性指标,即水平结构>竖直结构>物种组成>空间格局。研究结果旨在揭示覆被结构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机理,为南方林地土壤侵蚀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