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142篇
基础科学   117篇
  149篇
综合类   1121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704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为寻求适合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柳枝稷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11个不同来源柳枝稷品种的生物质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在11个柳枝稷品种中,Alamo生物产量最高,为20. 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生物产量(P 0. 05),在整个生育期内氮素吸收效率均呈现先下降然后上升最后再下降的总趋势,而且Cave-in-Rock氮素吸收效率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吸收速率(P 0. 05),Black Well氮素利用效率最高,达69. 26 kg/kg,由聚类结果可知,分为四类。其中第2类中Alamo品种柳枝稷生物产量最高,氮素利用效率仅次于Black Well,为67. 66 kg/kg,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综合分析得出:在该地区种植Alamo品种柳枝稷既能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又能避免因施用过量的氮肥而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为其在盐碱地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施氮量对柳枝稷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提高盐碱地柳枝稷光能利用效率及生物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银北地区采用大田试验,以Cave-in-Rock品种柳枝稷为供试材料,在无氮添加(0 kg·hm-2,N0)、施低氮(60 kg·hm-2,N60)、中氮(120 kg·hm-2,N120)和高氮(240 kg·hm-2,N240)共4个施肥水平下,比较了开花期和成熟期柳枝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柳枝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N0相比,在N60、N120和N240处理下柳枝稷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性提高,在N240处理下达到峰值,而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显著性降低。在柳枝稷开花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柳枝稷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显现出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总趋势。在N120处理下柳枝稷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为3.13,较N0处理显著提高了16.26%。柳枝稷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和施氮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缓慢,在灌浆期达到最大,成熟后期略有降低。柳枝稷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N240处理下最高,每穴干物质积累达378.13 g,较N0、N60和N120处理显著提高了24.33%、20.09%和7.2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N240处理下加权关联度与理想施肥水平的关联度最大,有利于促进PSⅡ的光化学活性,从而提高柳枝稷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3.
14.
西营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试行以来,通过严格定额管理、完善计量设施、水权精准管理、执行差别水价、节水精准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灌区水权水价制度的落实。本文通过分析灌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正>鸡对温度十分敏感,蛋鸡尤其如此,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将对其造成伤害性影响,常可使大批鸡产蛋率下降或停止,严重的造成死亡。鸡只受热或过热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引起的,称为日射病;另一种是环境温度太高引起的,称为热射病(又称中暑)。由于鸡全身覆盖羽毛,没有汗腺,其体热散热比较困难,只能依靠张口呼吸,加强口腔内液体蒸发带走热量而降温。在环境温度较高(室温35℃以上)并伴随湿度较大的闷热潮湿的环境中,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饮水供应不足、鸡只肥胖等因素都易发本病。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转GmDof11基因高油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非转基因受体东农50为对照,对前期已获得的转GmDof11基因的转基因大豆5个株系种子含油量、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鉴定,并调查了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GmDof11基因在大豆中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含油量,降低了蛋白质含量,但对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转基因植株的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说明转GmDof11基因大豆提高了种子的含油量,并有提高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建水黄褐鸭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1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子,共120只鸭子,试验为期70d(预试期10d、试用期60d)。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肉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分析不同组别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用黑水虻幼虫粉作为蛋白质替代物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对建水黄褐鸭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总体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P <0.05),有提高不饱和脂肪酸中十二烷酸和十四烷酸的趋势。添加黑水虻幼虫粉能增加胸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增加腿肌中风味氨基酸的含量,对改善鸭子的肉品质有一定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Ⅱ对氨基酸总量和风味氨基酸的增加效果好,而对于脂肪酸则是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2021年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情况和防控状况。[方法]本文选择105 个规模化牧场进行调查,包括酮病发病率、诊断和监测方法、治疗方法、治愈率、防控方法和治疗成本等。[结果]牧场奶牛平均单产为9.7 t,酮病平均发病率为17.9%,高国外控制目标。大多数牧场奶牛酮病诊断和监测,主要采用检测血液中β-羟丁酸浓度的方法,奶牛酮病治愈率无论单一或综合措施都达90%以上,奶牛酮病综合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措施。[结论]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发病率控制目标、诊断和监测、治疗和防控仍需更多研究,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为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的高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从山东省诸城市疑似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感染貉的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病料的研磨上清液中分离出1株病毒。分离株经Vero细胞传至第4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毒力测定、血清学、RT-PCR检测及测序、回归动物试验证明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命名为CDV诸城分离株(CDV-ZC)。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DV-ZC株全基因(KJ994343)与标准美洲型犬瘟热强毒株A75/1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5%,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CDV3等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1.6%~92.0%。血凝素(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ZC株与国内野毒株LN(13)2、GP株等以及日本野毒株UENO、HAMA等共同归属于Asia-1型,在H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受体结合区即542~544位增加了1个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N-X-S/T)。致病性强毒株CDV-ZC的成功分离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加深了我们对当前中国CD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为CD的有效预防、诊断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