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竹醋液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桃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萌发、盆栽灌根、田间喷雾等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番茄种子萌发、桃蚜Myzuspersicae、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 000×稀释竹醋液显著促进番茄种子萌发,500×则显著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2)500×的竹醋液灌根显著增加了番茄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各种浓度对侧枝数均无显著作用。(3)田间叶面喷施300×、500×和700×的竹醋液后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其它浓度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4)田间叶面喷施各浓度的竹醋液对桃蚜的虫口减退率在药后3 d、5 d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浓度愈高,虫口减退率也愈高。(5)田间叶面喷施500×的竹醋液后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叶面喷施其它浓度的竹醋液对产量均无显著影响。(6)田间喷施各种浓度的竹醋液均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100×的竹醋液喷施后显著降低了果实中的VC含量,300×、500×、700×、1 000×和1 500×的竹醋液均显著提高了VC含量。  相似文献   
13.
各种天敌对烟蚜种群数量影响效果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8和1999年10块不同类型的烟田烟蚜种群数量及其各种天敌的种群数量和捕食量,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天敌的日捕食总量与烟蚜种群数量的追随关系以及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对烟蚜种群数量影响最显著的是草间小黑蛛和蜘蛛类,其次是瓢虫类和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遍布全国猖獗为害, 对梨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威胁。梨木虱若虫在其分泌物的保护下生活、为害, 药剂很难触及虫体杀死若虫, 且对各类农药品种均可产生抗药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本研究定量评价了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相结合生态控制梨木虱的效果。2013年和2014年采用梨园控制实验, 系统研究了梨园间作白三叶草、桔梗与生物药剂结合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协同调控作用。2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草、桔梗作物间作区捕食性天敌总数显著高于清耕裸地区。2013年白三叶草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 桔梗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梭形毒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2014年三叶草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中华小步甲Tachys chinensis, 桔梗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和草间小黑蛛E.graminicolum。2013年, 2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若虫种群数量除6月18日显著高于裸地常规施药区外, 其余时期与裸地常规施药区均无显著差异。2014年, 在梨木虱为害的各个时期2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成虫、若虫种群数量均显著低于裸地常规施药区。研究表明梨园间作多年生白三叶草、桔梗一年后与生物药剂SAVONA结合可替代50%化学农药施用量, 对全年各代梨木虱成虫、若虫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支持了美好乡村建设。但也存在没有项目实施主体、目标要求高、投入标准低、重建轻管、工程效益低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和管理:明确实施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高标准农田模式;注重建管并举。  相似文献   
16.
为冬小麦减量施用化肥,秸秆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等氮条件下腐熟秸秆替代化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试验设置了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腐熟秸秆替代化肥:腐熟秸秆替代20%(CR20)、50%(CR50)、80%(CR80)和100%(CR100)化肥,以常规施用化肥(CK)作对照,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CR20对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影响不显著。CR50、CR80和CR100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总叶绿素、生物量、氮素吸收效率、植株氮素利用率和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CK,产量分别比CK减少15.4%、21.9%和23.8%。结论表明腐熟秸秆替代化肥比例宜控制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特点,课程教学实习是该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对课程教学实习进行相应改革,分析了实习设置、组织形式等环节,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相关课程综合性实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生境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生境和施肥组合方法,研究生境复杂性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棉田害虫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生境复杂性设棉田未覆盖稻草(A1)与覆盖稻草(A2)2种方式,施肥设复合肥90 kg(N).hm 2(B1)、复合肥90 kg(N).hm 2添加沼肥90 kg(N).hm 2(B2)、复合肥90 kg(N).hm 2添加尿素90 kg(N).hm 2(B3)3种方式。每个小区采取平行线跳跃法抽取10株棉花,每周一次调查每株棉花上和植株周围0.25 m2地表部分所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和个体数量。结果表明,蜘蛛类(Araneae)个体数[A2(391.1±70.1)头.10株1,A1(226.8±29.3)头.10株1]、优势种天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个体数[A2(171.7±13.3)头.10株1,A1(59.3±9.8)头.10株1]、蜘蛛类优势集中性(A20.527±0.089,A10.258±0.049)、害虫类多样性(A21.459±0.067,A11.245±0.249)覆草生境极显著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均匀度(A20.635±0.040,A10.588±0.100)覆草生境显著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个体数[A2(772.4±206.9)头.10株1,A1(1 156.4±243.7)头.10株1]]、目标害虫棉大卷叶螟(Syleptahn derogate)个体数[A2(320.8±80.6)头.10株1,A1(659.5±254.8)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A20.311±0.029,A10.400±0.107)、蜘蛛类多样性(A20.997±0.169,A11.584±0.138)、蜘蛛类均匀度(A20.536±0.073,A10.803±0.052)覆草生境极显著低于未覆草生境。施肥方式极显著影响了害虫类个体数[B1(1 015.3±344.1)头.10株1,B2(714.0±152.2)头.10株1,B3(1 164.0±168.9)头.10株1]、棉大卷叶螟个体数[B1(552.0±253.8)头.10株1,B2(280.6±63.7)头.10株1,B3(638.0±256.0)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B10.370±0.055,B20.282±0.022,B30.414±0.111)、害虫类多样性(B11.324±0.228,B21.511±0.066,B31.222±0.200)、蜘蛛类多样性(B11.167±0.374,B21.418±0.373,B31.286±0.262)、害虫类均匀度(B10.600±0.039,B20.683±0.043,B30.550±0.081);显著影响了蜘蛛类优势集中性(B10.457±0.175,B20.353±0.167,B30.368±0.123)、蜘蛛类均匀度(B10.613±0.160,B20.701±0.130,B30.695±0.168)、捕食性昆虫类多样性(B11.190±0.153,B21.496±0.179,B31.474±0.125)。生境与施肥对害虫类个体数、棉大卷叶螟数个体数、害虫类优势集中性、害虫类多样性、害虫类均匀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生境与施肥对蜘蛛物种数的交互作用显著。棉田覆草改善优势种天敌星豹蛛的生存环境,显著提高对棉大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复合肥添加沼肥不利于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烟田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动态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草整个生长期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草间小黑蛛种群数量分布地块间无显著差异,日期间有极显著差异。(2)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描述了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λ值分析了种群聚集的原因。(3)通过 Taylor和Iwao的方法描述了草间小黑蛛种群空间格局的特性为聚集型,且个体间相互吸引,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下最适理论抽样数n=1/D^2(1.1406/x 0.1357),序贯抽样模型Tn=1.1406/D^2-0.1357/n或Tn=exp[-1/0.8999(InD^2 0.1001lnn-0.36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