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5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BS-CTMAB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采用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和阳离子表面修饰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复配修饰膨润土,通过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规律和热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CTMAB复配修饰显著增强了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能力,30℃时吸附量呈现100BS+100CT(100%BS-12+100%CTMAB)100BS+50CT(100%BS-12+50%CTMAB)50BS+100CT(50%BS-12+100%CTMAB)100BS+150CT(100%BS-12+150%CTMAB)50BS+50CT(50%BS-12+50%CTMAB)100BS+25CT(100%BS-12+25%CTMAB)50BS+150CT(50%BS-12+150%CTMAB)50BS+25CT(50%BS-12+25%CTMAB)100BS(100%BS-12)50BS(50%BS-12)CK(原土)的顺序。当CTMAB复配修饰比例在0~100%CEC时,两性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升高,而在100%~150%CEC阶段,吸附量则随CTMAB修饰比例的增大有所降低;修饰土样对苯酚吸附量随着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苯酚在供试土样的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呈现焓减、熵增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有机改良土壤对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机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改良(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改良(CS)塿土耕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改良土壤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与苯酚对比探讨改良土样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塿土耕层土样的有机改良能够显著加快对苯胺的吸附速度,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总体上耕层土样Vt、V0.5、Vf的大小顺序均为100CB>120CS>(≈)50CB>CK。随温度升高和苯胺添加浓度增大,苯胺吸附速度增大,苯胺、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在改良土样上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从而证实有机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导致的单一疏水吸附是改良土样吸附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苯胺在有机修饰黏化层塿土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CB+SDS,简称CS)(土娄)土黏化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有机修饰能够显著加快土黏化层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温度的升高可使起始吸附速度加快,但对其他各项速度参数影响不显著;苯胺吸附速度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0℃和40℃下,总吸附速度Vt、起始吸附速度V0.5、快速吸附速度Vf在低苯胺添加浓度下,总体上不同比例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差异均不显著,而在高苯胺添加浓度下,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具有CB100%修饰土(100CB)>CB50%比例修饰土(50CB)≈CB100%+SDS20%修饰土(120CS)>原土(CK)的高低顺序;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总吸附反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修饰土样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转折时间(tc)均在3h以内;修饰土样中有机相对苯胺的疏水分配吸附是快速吸附的主要机制,具有吸附质浓度驱动的特征;慢速吸附主要发生在未被修饰的原始土样表面,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太白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白洋参中的脂肪酸、有机酸及15种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洋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76.82%,且主要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组成;太白洋参中富含酒石酸、苹果酸、乙酸和柠檬酸4种有机酸及Mg,Ca,Fe,Zn,P5种化学元素,这些化学成分在人体生命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复合污染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目的在于为农业生态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草酸对Cd2+、Zn2+单一及复合条件下在陕西塿土、黄绵土、黑垆土、黄褐土、砂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草酸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除在低Zn2+平衡浓度下,5种土壤中草酸促进了Zn2+的吸附外,总体上在Cd2+、Zn2+单一处理及其复合处理中,草酸降低了土壤对Cd2+、Zn2+的吸附。草酸既没有改变塿土、黑垆土吸附能力最强、砂土吸附能力最弱的结果,也没有改变Cd2+、Zn2+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草酸对Cd2+、Zn2+吸附的影响机制主要在于其与Cd2+、Zn2+形成络合物。草酸主要通过降低电性引力的方式减弱土壤对Cd2+的吸附能力,而对于Zn2+,在低平衡浓度下,草酸对Zn2+吸附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在土壤氧化物矿物表面形成少量的三元表面络合物的桥键合效应,在高平衡浓度下,对Zn2+吸附的抑制作用来源于草酸对土壤有机质化学吸附点位的竞争。对Cd2+、Zn2+吸附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土壤本身性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平衡吸附的方法,研究了Cd2+在单一及与Cu2+、Zn2+复合条件下,在陕西塿土、黄绵土、黑垆土、黄褐土、砂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并通过多重相关分析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20、30℃条件下,Cd2+在各供试土样中吸附等温线总体上呈H或L型等温线形式,黑垆土对Cd2+总是吸附最强,而砂土的吸附总是最弱;Cd2+吸附的温度效应呈现升温负效应特征,塿土土样中,Cu2+的共存对其温度效应影响较大,而在其他4种土样中Zn2+的共存具有较大影响;Cu2+、Zn2+的共存均降低了Cd2+的吸附量,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Freundlich模型是描述Cd2+吸附等温线最佳模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2+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以电性引力吸附为主,Cu2+的共存主要和其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络和吸附等化学吸附作用有关,因此其对Cd2+以化学竞争性吸附的影响相对较弱,而Zn2+共存吸附与Cd2+吸附机制类似,因此表现出Zn2+共存对Cd2+吸附影响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污泥堆肥合理施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金属不同形态的环境风险引入毒性响应系数,确定污泥堆肥合理施用量.采用污染指数和地积累指数评价杨凌区污泥堆肥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初步确定陕西省杨凌区污泥堆肥合理施用量为3.69 t/(hm2·a),该方法突出了重金属形态的重要性,弥补了以往对重金属只进行总量控制的不足.评价结果显示,Cd是限制该地区污泥堆肥施用量的最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旨在以最少的增效试剂用量达到最大的增效修复效果,采用批处理方法,研究在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之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Brij35和Tween80,以及在CMC浓度之上的Brij35和Tween80对污染土娄土中菲和萘总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在CMC以下,随着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菲和萘的总洗脱百分数逐渐增大,不同表面活性剂洗脱百分数大小顺序为SDSTween80TritonX-100Brij35,其洗脱机理主要归因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疏水性有机物在水介质中溶解度的增加。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污染土娄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最佳洗脱质量浓度比为Tween80∶SDS=3∶5、TritonX-100∶SDS=1∶8、Brij35∶SDS为21∶200时,洗脱百分数达到100%。离子强度增加有利于增加SDS对菲和萘的洗脱百分数,而不利于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的洗脱百分数。质量浓度低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以增溶的方式促进菲和萘从土壤中洗脱,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可以高效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菲和萘。  相似文献   
20.
对Elovich方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给出了不同假设条件下Elovich方程的不同形式 ,并对各模型的特点、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参数求解方法进行了论述 ,并用实例加以验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