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微波杀灭虾源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特性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微波和水浴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的杀菌效果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作用,对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水浴杀菌和微波杀菌处理前后孢子数量、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及孢子萌发生长曲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杀菌温度,微波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杀灭效果强于水浴,尤其是温度低于90 ℃;与Weibull拟合杀菌效果相比,线性拟合(R2>0.56)比Weibull拟合(R2>0.89)效果较差,但线性拟合结果更加直观;孢子悬液OD260 nm和OD280 nm先升高后下降,微波处理后孢子悬液OD260 nm和OD280 nm开始发生增长的时间均早于水浴,且微波处理在10 min内,OD260 nm和OD280 nm达到最大值,水浴处理在40 min内,OD260 nm和OD280 nm达到最大,说明微波处理导致的蛋白质和核酸泄露的时间均早于水浴;与水浴相比,微波处理后的芽孢萌发曲线延滞期均较长,水浴95 ℃处理100 min,延滞期即可延长8 min,而微波95 ℃处理10 min,芽孢不再萌发。结论:微波杀菌对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的杀菌效果显著性强于水浴杀菌。通过对微波对枯草芽孢杆菌孢子杀菌效果的研究,可为靶向杀菌和微波杀菌在食品加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霉素的特性、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对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微生物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质联用法。同时,对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贝类在海水中对大肠杆菌的富集情况分析养殖水体与贝类中大肠杆菌含量的关系,发现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在<1.4×101个/100ml的条件下贝类体内富集的大肠杆菌<3.0×102个/100g,符合欧盟和美国一类养殖水域要求,可直接上市;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在1.4×101~7.0×101/100m1之间的条件下贝类体内富集的大肠杆菌为4.2×103个/100g,符合欧盟二类养殖水域要求。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安全限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大肠杆菌含量的养殖水体中菲律宾蛤仔对大肠杆菌的富集情况,结果是,菲律宾蛤仔对大肠杆菌的富集量随着大肠杆菌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推导出富集量公式y=0.9254x2 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再与国内标准进行对比,建议将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安全限量定为≤70MPN/100mL,将供生食的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安全限量定为≤14MPN/100mL。  相似文献   
15.
2003年 4~10月间,对山东省胶州湾内 6个采样点分 4次采集的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了 Pb、As、Cu、Cd、Hg及大肠菌群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基本符合标准,但大肠菌群普遍超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对超标的菲律宾蛤仔采取先净化后上市的措施,以提高菲律宾蛤仔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来预测溶藻弧菌在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下的生长概率,探究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的生长的交互作用,该文选取轻腌大黄鱼室温25℃贮藏货架期终点分离的溶藻弧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5℃下p H值、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和盐分对其生长概率的交互影响。使用Gompertz模型对其生长情况进行拟合,比较其生长动力学参数。用简单Logistic方程、二阶线性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及概率神经网络算法(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建立溶藻弧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使用正确率、假阳性率对其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阶线性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更优,验证集的正确率为90.9%,PNN验证集正确率为90.0%。随着盐分的增大,生长/非生长的界限明显向低水分活度、低p H值方向移动;在相同盐分条件范围内,高水分活度且p H值较高条件下,比生长速率较高,延滞期也相应较短;随着盐分的增长,0.91与0.90低水分活度条件下溶藻弧菌也开始缓慢增长,但存在较长时间的延滞期,高盐分对溶藻弧菌有生长促进作用。研究表明:PNN可在工业生产中对溶藻弧菌的生长和非生长快速预测分类,通过二阶线性Logistic可评估p H值、aw和盐分许用范围内水产品的安全性。通过构建溶藻弧菌概率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可为改进贮藏条件和产品配方、确保轻腌大黄鱼质量安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 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MG)的残留。结果表明:在药浴开始阶段,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MG含量迅速上升,肝脏、肾脏和血液于浸浴6 h时即达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59.8±127.0μg/kg、589.2±40.0μg/kg和88.6±51.3μg/kg,肌肉于浸浴12h时达最高值(720.5±192.6μg/kg),随后含量下降。鳗鲡各组织中LMG高峰出现时间都晚于MG,血液、肝脏和肾脏中的LMG都是在浸浴12 h时,达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 135.0±376.4μg/kg、1 730.9±538.5μg/kg和238.9±105.5μg/kg;肌肉组织LMG的高峰出现时间更晚,是清水养殖3 d(72 h)时,为960.1±251.0μg/kg。血液中的MG消除最快,于清水养殖的第2天(48 h)检测不到残留。肾脏于养殖10 d(240 h)、肝脏于养殖45 d(1 080 h)时检测不到残留MG,而肌肉中的MG在养殖90 d时才检测不到。LMG在鳗鲡血液和肌肉组织中消除时间与MG相比显著延长,血液中的LMG消除时间是养殖90 d(2 160 h),而肌肉中于养殖120 d时,仍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LMG。除了肾组织在整个试验阶段和肌肉组织在浸浴过程中,所含平均MG比LMG高以外,其余情况下都是LM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MG平均值。本试验表明,可以通过对鳗鲡肌肉中的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的检测达到对孔雀石绿禁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 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 和0.2 mg·L-1 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 ±192.6) μg·kg-1和(1404.8±421.9) 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 (90 d)时两个处理组都低于检测限度.肌肉中所含无色孔雀石绿,在药浴过程以及清水养殖的开始一段时间内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水浴的72 h和120 h达到最高值(960.1±251.0) μg·kg-1和(1 625.8±183.2) μg·kg-1,然后呈波动式下降,至实验结束(水浴120 d)时两个实验组肌肉中还有一定残留.结果表明,无色孔雀石绿的代谢消除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检测的标志物.另外,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的代谢规律相似,只是随药浴浓度升高,肌肉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有所滞后,以及消除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9.
鱼源莓实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与碳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鱼源莓实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获得15、25、33℃下其GEN III板中碳源生长数据,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结合孔平均颜色变化率及利用面积,分析其碳源利用效果,并对3个温度下pH值、NaCl和乳酸钠(NaL)的抑菌效应和生长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时莓实假单胞菌总体碳源利用能力和活性最强,15℃时次之,33℃时最弱。在15~33℃内,碳源利用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为主。糖类中利用较好的有α-D-葡萄糖、L-岩藻糖等;氨基酸类中利用较好的有L-焦谷氨酸、L-丙氨酸、L-谷氨酸;羧酸类中利用较好的有奎宁酸、D-葡糖酸、糖质酸等。15~25℃下4%~8%NaCl及33℃下1%~8%NaCl对莓实假单胞菌皆有抑制作用。33℃时pH值对莓实假单胞菌生长起抑制作用,1%的NaL对其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莓实假单胞菌抑菌效应和碳源利用分析,可为优化产品配方和保障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