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班组是供电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班组的长周期安全生产,一直是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目前,班组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展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生产是解决北五味子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地下横走茎与萌蘖及其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北五味子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2013年10月,作者以徽县嘉陵镇、西山和麻沿乡为研究样区,调查了核桃林有害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发生规律。研究结果:共发现有害生物10种,其中害虫7种,病害3种。作者对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工恢复“黑土滩”(“Black soil land”,BSL)后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和稳定性特征,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BSL和4龄人工建植草地(Artificially planted grassland,APG)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和湿筛法分析0~20 cm层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BSL和APG干团聚体均以>3 mm粒级为主,湿筛以微团聚体(<0.25 mm)占比最高。建植后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微团聚体显著减少,且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重量平均直径和抗蚀性因子更高,破坏率更低,表明人工建植能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壤深度增加,APG和BSL干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湿筛稳定性降低,说明0~10 cm团聚体受机械破碎强烈,10~20 cm遇水易破碎。逐步回归表明砂粒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机质增加是团聚体稳定性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年冻土区人工建植能改善退化草地浅层土壤结构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赤桉苗木进行3个水分胁迫强度,4个水分胁迫循环周期的试验,研究其对赤桉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和次数对赤桉苗木生长、生物量极其分配的影响显著,赤桉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水分胁迫梯度和次数的加大而增加;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以间隔10天浇水的处理为最佳的水分胁迫梯度,第二循环周期为最适胁迫周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和田绿洲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分析了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土壤水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防护林土壤水分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从防护林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土壤的相对含水率呈增大趋势,且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相对含水率大小各异。防护林土壤水分与土壤热容量呈显著的线性(R2=0.990 3)正相关,与土壤全盐含量呈一定的梯度分布。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水溶性盐分的空间变化明显,防护林土壤有一定的积盐特征,土壤全盐含量已从2008年的0.444 g.kg-1变为2009年的10.332 g.kg-1。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减排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减排林碳汇可抵消CO2排放,减排林的生长状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克拉玛依减排林区28个采样点植被数据和50个土样的盐分、养分,研究了地下水、水盐、土壤养分和生物因素对减排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林区比地下水埋深较深的林区林分生长状况较好,地下水埋深与减排林生长有很强的相关性;减排林存在最小限制因子,减排林区中部高径比达到218,树形尖削,不利于减排林生长;林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分布与林分的生长状况成正相关关系;以柽柳为主的林分结构(K07样点)生长状况比俄罗斯杨林好,蓄积量分别为4个俄罗斯杨林采样点的2.4、11.5、3.4和2.4倍,水盐也对减排林生长有重要影响;受病虫害和鼠患等生物因素影响的林区林木生长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18.
19.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多年来,龙江县把"主副换位"、"牧业富民"进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人工植树种草改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organic carbon,?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 (P < 0.05) ,且呈冬春高夏秋低的“V”型分布;2) 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P > 0.05) ,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 0.05) ,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夏秋季递增、冬季“V”型。4)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是WSOC季节与剖面变化的主控因子,pH和土壤温度分别是WSOC/SOC剖面与季节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WSOC与WSOC/SOC随季节与剖面变化特征明显且主控因子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