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通过在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种茎平摆倒种、斜插倒种和常规种植3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多花黄精一年生种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多花黄精一节一芽一年生根茎的切块根茎培育的一年生种苗可用于栽培,比种子繁殖缩短了2~3 a;多花黄精种茎不同摆种方法的种苗物候期没有差别,但同生产区比较有明显差别;常规种植的苗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平摆倒种、斜插倒种,而斜插倒种和平摆倒种之间均不显著,不同摆种方法的种苗地上茎粗、根茎增重量、新芽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斜插倒种、平摆倒种虽然对根茎增重和新芽数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斜插倒种、平摆倒种根茎增重率分别比常规种植提高了9.93%和9.28%,平摆倒种的新芽数比常规种植法提高了8.21%。多花黄精采用斜插倒种和平摆倒种法进行根茎育苗,不但当年可出苗,而且根茎产量提高明显,新芽生长粗壮有力,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连续2 a在盛产期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进行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培养料基质配方和栽培时间、栽培用料量等栽培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棘托竹荪基质配方、栽培时间、栽培用料量及施肥与不施肥对棘托竹荪产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沟与不开沟栽培对棘托竹荪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林下栽培棘托竹荪,宜采用发酵料;栽培时间以2月为宜;单位面积栽培料以37.5 kg·m~(-2)为宜;林地土壤肥力条件较差的林地宜适量施肥;土壤疏松度较好的林地水平梯带上可不开沟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试验地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影响及藜麦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在土壤肥力等级Ⅱ级的油茶林下布设2(D1) —8月(D7)共计7个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播期的藜麦皆能正常成熟,播期≥10 ℃有效积温为1 410.8~2 310.0 ℃,生育期89~139 d,随播期推迟,呈长—短波浪式滚动趋势。不同播期藜麦农艺性状相差较大,以D6、D7播期植株高度最高、主穗最长、生物量最大。不同播期藜麦产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以D6、D7播期产量最高。其中,D1、D2播期苗期受低温影响,生长不佳,成熟期受雨季影响,穗部腐败,无产量;D3播期生育期处于降雨期内,营养生长受影响,灌浆不饱满,成熟期部分籽粒腐烂发芽,产量低下;D4、D5播期出苗期逢连续降雨,幼苗生长不良,缺株严重;D6、D7播期生育期处于全年干旱季节,D7播期成熟期虽受低温轻度危害,但对产量影响不大。通过对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积温气象因子分析表明,生育期降雨量及有效积温与藜麦产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是影响试验地区藜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藜麦种植应尽量避开高湿、高温气候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试验区域藜麦种植的宜播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要注重播种时与苗期的水分管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不同播期和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影响的试验,在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大田(P1)和油茶林下(P2)分别布设7月3日至8月5日(D1~D4)4个播期。结果表明:1)4个播期的红藜皆能正常成熟,全生育期83~118 d,总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随着地力等级下降,生育期缩短7~20 d。2)随着播期的推迟,倒伏率下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减少,第1有效分枝部位上移,株高、茎粗、主穗粗、主穗长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地力等级间的倒伏率差别不明显,但P1的株高、茎粗、第1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显著大于P2。3)随播期推迟,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D2播期产量最高,D1播期次之,D3、D4最低;相同播期P1、P2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以D1播期差别最大,D2播期次之,D3、D4播期产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多花黄精最适宜的采收年限,本研究采用庆元本地野生多花黄精建立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基地,开展了对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地茎粗度、根茎增重、根茎增重率、新芽数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4 a实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植株不同种植龄级地下根茎增重等重要指标基本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一般在种植第3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种植前期第1~2年和后期第3~4年生长幅度较小。根茎增长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后N年增重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地上茎增粗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4年。株高、叶片、新芽数等增长量指标虽然没有呈现以上规律,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第2年>第3年>第4年,表现为“快—慢”稳步增长规律。试验结果结合姜武等对丽水庆元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质控参数检测结果,种植第2、3年多花黄精多糖、总糖、折干率等均优于其他年份。因此,确定浙江庆元地区采用根茎繁殖种苗毛竹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最佳采收周期为3 a。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第3~4年采收根茎鲜品667 m2产量可达800~900 kg、年纯收益2 164元,是单一毛竹生产收益的4.8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浙西南地区种植的红藜品系,我们对收集的5个红藜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红藜品系皆能在浙西南地区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04~117 d;Q1品系株型高大,抗病性及生产性状相对较好。对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8.789%;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评价得分>0,适应性最好的2个品系Q1和Q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