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省目前主要的几大病虫害防治现状作了分析,并建议重视和启用传统的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让害虫在杂草上越冬后再行除去并烧毁,多利用生物技术防治和开发桑树专用的新农药,这样既很好地防治了病虫害,又减小了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桑苗是发展桑蚕生产的前提,培育粗壮桑苗是建立高产稳产桑同的基础。实践证明,当地育桑苗有能大大减少病虫害异地传播,降低投入成本,移栽方便,栽植成活率好等优点。桑树育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用桑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实生苗育苗),用桑树枝条或芽进行嫁接或插条繁殖和组培育苗叫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6.
桑树嫁接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嫁接是桑树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基本技术,本文给大家介绍3种实用的桑树嫁接方法. 1、袋接法 把接穗削成斜面的前端,插入砧木切面捏开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的袋口中,使之愈合成活,故称袋接.袋接时期在春季砧木开始萌芽时进行,西南地区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袋接适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桑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较普遍,是危害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吸食桑叶中部叶汁,导致被害叶出现许多黑色斑点,并逐渐枯萎.  相似文献   
18.
桑苗是发展桑蚕生产的前提,培育粗壮桑苗是建立高产稳产桑园的基础.实践证明,当地育桑苗有能大大减少病虫害异地传播,降低投入成本,移栽方便,栽植成活率好等优点.桑树育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用桑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实生苗育苗),用桑树枝条或芽进行嫁接或插条繁殖和组培育苗叫无性繁殖.下面介绍实生苗育苗、桑树绿枝扦插、桑树硬枝扦插3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蚕桑产业是云南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大,云南现成为全国栽桑养蚕第三大省份。然而,桑树病害的发生成为影响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桑褐斑病最为严重。桑褐斑病是云南桑树最重要的叶部病害,由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 (Bereng.) Allesch]感染引起,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桑褐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桑褐斑病的分布、危害、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褐斑病更深入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是M05菌株入侵并发生体壁防御反应的主要部位;菌株侵入体腔,酚氧化酶防御因子被启动,酶活力增强且最大值达0.77 U;家蚕启动防御反应,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当菌株侵入后消耗或破坏了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