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条石鲷幼鱼(初始体重5.46 g)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度(17.5‰,22.5‰,27.5‰,32.5‰,37.5‰和42.5‰)和不同温度(18℃,22℃,26℃和30℃)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效率影响不显著。在盐度为22.5‰,温度为22℃时,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及生长能分配率均达到极大值,而排粪能、排泄能及代谢能分配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即在盐度22.5‰,温度22℃时,条石鲷幼鱼分别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此时的饵料系数最低,生长最快,是条石鲷幼鱼的最优养殖条件。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00C=7.97F+8.66U+26.47G+56.90R(盐度22.5‰);100.00C=11.52F+6.13U+18.96G+63.39R(温度22℃)。研究发现,条石鲷幼鱼属于高代谢、低生长型鱼类。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大黄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进行8.5℃急性低温胁迫处理,利用肝脏进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凝胶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低温胁迫组大黄鱼蛋白点共1593±41个,对照组1620±37个.共有16个蛋白点在低温胁迫后,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从中挑选4个差异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数据库搜寻.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后,大黄鱼肝脏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NSF)、角蛋白18(CK-18)和2-cys peroxiredoxins(2-Cys prxs)表达显著下调,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显著上调.结果提示,在急性低温胁迫下,大黄鱼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当这种变化超过了大黄鱼的机体调节能力,就会引起大黄鱼的各种生理反应,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花期阶段不同浓度NaCl(0、10‰、20‰、30‰、40‰、50‰和60 ‰)对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生长、光合色素、光合作用参数、抗氧化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NaCl盐处理下海蓬子株高、茎生物量、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茎SOD活性和POD活性等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高盐(40‰NaCl及其以上)胁迫下,上述指标值均表现为下降,同时茎K+ 含量也显著下降,而茎Na+、Cl-、Na+/K+和MDA含量等显著上升。相关分析显示,生物量与Chl a/Chl b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茎Pn、Gs、Ci、Tr、Chl含量、K+ 含量、SOD和POD活性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孔限制值(Ls)、Car/Chl、MDA含量、Cl- 含量和Na+/K+ 等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10‰ NaCl处理是花期海蓬子生长和光合生长的最适宜盐度,而无盐和高盐下海蓬子光合抑制主要是来自气孔因素,同时高盐胁迫下还伴随着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4.
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 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 包括软体动物44种, 甲壳动物13种, 藻类11种, 多毛类2种, 棘皮动物1种, 其它动物1种。从季节来看, 虽秋季航次的物种数(66种)稍高于春季(63种), 但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却都是春季航次(分别为1 129.23 g/m2、707 ind/m2)明显高于秋季航次(分别为576.98 g/m2、461 ind/m2)。各断面主要优势种为疣荔枝螺、日本笠藤壶和粒屋顶螺等, 它们占总生物量和丰度的60%以上。从多样性指数来看, 洞头列岛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3?0.47, 变化范围为0.83~2.10, 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2.26?0.33, 变化范围为1.99~2.95, 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2?0.19, 变化范围为0.29~0.85, 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平均为0.70?0.18, 变化范围为0.36~0.87。综合以上结果发现, 洞头列岛各断面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 且物种多样性较差, 有向次生型群落结构演化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过度采捕、生境破碎等人为干扰过于严重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野生群体的引入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近交群体子代性状的影响,利用源自厄瓜多尔海区的野生群体群选F_1(EC)与自建的全同胞兄妹近交群体(ZG)双列杂交,构建了EC♂×EC♀(EE)、ZG♂×ZG♀(GG)、EC♂×ZG♀(EG)、ZG♂×EC♀(GE) 4个子代群体,并对4个群体的仔虾进行了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和急性微囊藻毒素(MC-LR)暴露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同时进行了养殖生长性状测试。结果显示:4个群体仔虾急性低盐度暴露下的存活率、急性MC-LR暴露下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都表现为EEGEEGGG,急性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GEEEEGGG;杂交群体GE在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和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1.83%、77.01%和2.77%;而EG群体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9.21%、-8.01%和-8.14%,性状弱于双亲中值。4个群体的抗逆、生长性状总体表现为EEGEEGGG。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杂交群体的性状以母本遗传占主导优势,近交群体的性状衰退可能是导致以其为母本的杂交子代性状退化的主因;凡纳滨对虾选育工作可能需要每年补充外源基础群体,才能保持选育群体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受精卵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温度和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胚胎孵化率、幼体畸形率和幼体成活率的影响,拟合了温度与胚胎发育的线形关系,观察了胚胎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等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2.2℃~ 24.1℃、盐度31.0‰~ 41.2‰时,胚胎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均较高且畸形率较低;胚胎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的关系为:H=0.1199T2-6.6335T-118.79(R2=0.9581);盐度低于26.4‰,受精卵沉于水中,高于这一盐度则漂浮水面。初孵仔鱼在海水中的分布和受精卵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选育保种中间养成阶段(约10 ~40g/尾)的营养需求,以同一全同胞家系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体质量为(10.30±1.61)g,选择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sis aibuhitensis)这4种饵料进行60d的投喂试验,在对4种饵料进行营养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对虾生长、成活,以及消化、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饵料投喂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2)人工饲料组对虾肝胰腺中消化相关的α-淀粉酶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P<0.05),蛋白酶基因表达趋势同α-淀粉酶d4基因相似,双齿围沙蚕组和软颗粒饲料组的胰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虎斑乌贼组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生物饵料组y+L氨基酸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3)虎斑乌贼和双齿围沙蚕的氨基酸营养评价相对较高,而配合饲料和双齿围沙蚕的脂肪组成和含量相对更优。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最高,软颗粒饲料最低;4种试验饵料的投喂效果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除蛋白酶基因外,其他基因表达同试验饵料的营养组成和投喂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