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1.
巴西陆稻在渭北旱塬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陆稻IAPAR9,在渭北旱塬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耐旱性和丰产性。高海拔地区需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直播产量为5.27t/hm^2 苗移栽产量为5.24t/hm^2,最知移栽秧龄为3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碳动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变化及其土壤碳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不同干旱强度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揭示土壤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研究着眼于全球尺度,采用整合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干旱水平、不同干旱时间以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水平上(0~35%),微生物生物量增加27.95%,细菌降低0.44%,真菌增加0.67%;在中度干旱水平上(36%~70%),微生物生物量下降4.11%,细菌降低5.21%,真菌增加8.57%;在重度干旱水平上(71%~100%),微生物生物量下降14.68%,细菌降低3.85%,真菌降低4.99%。对于总体微生物而言,相较于灌木林、乔木林、草地等土地利用方式,农田干旱使总微生物量显著降低22.93%。干旱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尤其是短期干旱(0~30 d),其土壤微生物显著降低,降低了11.94%。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干旱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的动态变化呈现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土壤温度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党占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319-322
摘要: 通过对两年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壤深度、不同生育时期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资料的分析表明,覆盖栽培并不能改变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平膜覆盖栽培返青期前能够显著提高0~25cm各土层温度,垄膜覆盖栽培在越冬前能够有效提高表层土壤温度,覆草栽培仅在出苗期有一定的增温效应,返青期以后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渭北地区“—膜两用”立体栽培的间作套种模式、增产机理、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及栽培技术要点,试验示范证明,“—膜两用”立体栽培能够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水分、肥料利用率,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在渭北地区旱肥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应旱地小麦的高产覆盖和播种方式,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膜穴播(S1)、秸秆覆盖条播(S2)、垄上覆膜穴播沟中覆草(S3)、垄上覆膜沟内条播覆草(S4)、露地条播(S5)五种处理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S3和S4三种处理具有显著的保水与增产效果,S2的保水效果不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S1、S3和S4的保墒作用主要在小麦生育前期:越冬期100cm内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露地条播),返青期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拔节期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小麦生育后期,S1、S2、S3和S4的保墒作用均不明显。S1、S2、S3和S4四种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高出对照(露地条播)56.8%、14.7%、43.5%和4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