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对调水资源保护主要成本标准进行研究,以期有效防止因缺乏保护资金而出现水质逆转现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决策。[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成本替代法,针对欠发达地区关停产业后,替代产业成本分散难于计算的问题,运用"预期利润"替代"机会成本"。[结果]经对中线工程陕西省安康市水源保护主要成本进行测算的结果发现,实际年付出的主要保护成本为1.85×109元,而国家年补偿的数值仅为实际付出的50%。[结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补偿力度,防止水质逆转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而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发展目标(目的),体现了手段和目标的一致性。发展生态型经济区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理念应是制定生态型经济区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生态效益等后续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政策在基层已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在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退耕户收入和改变退耕户家庭生活来源结构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政府应对退耕户进行长期的经济补助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西部生态环境,也对退耕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退耕为生态林的耕地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退耕为经济林的耕地出现了产业萎缩;退耕农户除外出打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重新再就业;由于国家补偿政策没有因市场变化而调整标准,加之农业税取消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复耕和毁林...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的水质保护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问题。水质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用造林来保护水质的路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退耕还林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而经济效益内隐的现实问题。由于对生态效益缺乏定量化研究,导致了退耕还林工程"有功不明"的现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类比替代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运用已有的个案实证研究范例对退耕还林在降水蓄水、化肥农药残留净化、降低水温和硬度、阻挡细菌、降低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的功效进行定量分析,提高人们对退耕还林在水源保护中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合理种树,科学护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从"生产要素理论"角度考察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山区脱贫的突破口。陕西省安康市既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又是生态脆弱的退耕还林区。退耕还林中形成了种植、养殖、旅游等一系列后续产业。通过对退耕还林形成的产业调查发现,后续产业形成一般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自然条件、市场前景和政府扶持。这些条件对贫困区与生态脆弱叠加区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敖  查芳  何家理 《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35-137,142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秦巴山区3省5个县10个乡镇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扶持和制度创新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产要素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5.12"地震灾民安置工程与陕西省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共享文明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搬入区超载"、"致富难"和"观念滞后"等地理、经济、社会问题。将"进城上楼"调整为"村内就地相对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开展居民素质教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举措将是解决目前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问题的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陕西省安康市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查阅法和调查法,分析影响安康市渔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果]从长远看,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从短期来看,则会在年产值、养殖技术选择、消费群体选择等方面形成限制性因素。滤食性鱼类养殖年产值仅相当于投食性鱼类养殖收入的10%,渔业养殖结构调整使安康市渔业养殖收入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政府护水宣传与补偿相结合推动渔业结构调整,科学指导选择优良滤食类鱼种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养殖技术,政策引导使水产品逐步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措施促进安康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