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哺乳期仔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7年4-6月期间仔麋鹿体重、体长、头长、肩高、胸围、后足长等生长参数,建立了麋鹿体重的生长曲线以及分析体重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期仔麋鹿体重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曲线,方程为Y=209.95/(1+18.861e-0.015t);体重与体长、胸围、肩高等体尺指标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头长和后足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为麋鹿的驯养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江苏大丰麋鹿种群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立冰  丁晶晶  丁玉华  任义军  刘彬 《野生动物》2012,33(5):254-257,270
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为研究对象,探讨麋鹿种群管理及保育对策.结果显示:1986 ~2011年,大丰麋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在7.7% ~27.1%之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3.6%(n=25).大丰麋鹿种群的管理有4种方式,即圈养、半散养、野生放养和异地寄养.圈养生境面积小,麋鹿采用全年人工补饲;半散养生境面积较大,以第一核心区麋鹿为例,其种群密度从1998年的0.825头/hm2增加到2011年的3.06头/hm2,平均增长1.9%(n=14).野生放养是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基础和前提;异地寄养是保存麋鹿物种的关键.今后,大丰麋鹿保护区将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合理野生放养、异地选点寄养,并通过栖息地生境修复、麋鹿血统交换等方式,不断探索麋鹿保护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雄性麋鹿发情期、发情后期及休情期三个阶段的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雄性麋鹿三个阶段各行为频次有明显差异。发惰期休息行为频次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生理阶段,而摄食行为频次明显少于其他两个生理阶段。发情后期与发情期相比,休息频次减半,性行为明显减少,而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明显增加,特别是摄食行为较发情期有36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三农”建设的深入,遵义县南白镇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用机车得以大幅增长。现拥有农机总动力1.4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08台,农用运输车156辆,持农机驾驶证人员470人。农用车数量多、分布广、车况差;农机手人员分散、知识结构低,多数是新手且驾驶经验不足,为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有序运营,我们把农机安全联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对农机手的源头管理来落实。近几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无一例因违章驾驶而引起的损伤,通过抓联组建没,农机安全生产有了保障,并推动了农机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农机安全联组是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集中进  相似文献   
15.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称"四不像",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古人狩猎麋鹿曾经是一项广泛而又经常的活动,至明清只有少量残留种群外,几近绝迹.  相似文献   
16.
野生麋鹿发情后期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义军  丁玉华  解生彬  侯立冰  刘彬 《野生动物》2011,32(6):309-311,342
2009年8~9月,以大丰野生麋鹿群为研究对象,探讨野生麋鹿在发情后期的行为习性变化。结果显示:1)在发情后期,躺卧、站立、走动、采食4种行为,在群主与单身汉以及雌鹿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发情后期,群主采食时间增加,尽管时间发生频率上不及单身汉、雌鹿高,但是在时间-频率分布上显得高度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3)发情后期的单身汉和雌鹿的主要统计的各种行为频率总量及时间-频率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发情后期,大丰野生麋鹿行为表达正在向休情期渐渐过渡,能够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了在关键生理阶段的自我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观测到东方白鹤.2006年一些东方白鹤个体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但至今仅2010年繁殖成功.为了解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种群繁殖特征,2010年2~6月,对繁殖期东方白鹳亲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巢和巢址参数,结果如下:东方白鹳的2个巢都筑在刺槐树上,巢材为附近植物的条枝,巢内有内垫物.巢周围生境为狼尾草,巢区面积7.2 hm2.繁殖不同时期,在巢、翻卵、育雏3种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飞翔、交配、取材、其他行为差异显著(0.01<P<0.05);而理羽、警戒、觅食、行走、击喙、整巢、视野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大丰麋鹿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彬  丁玉华  任义军 《野生动物》2010,31(4):192-196
2009年12月,2010年1月、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29科71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8种,占总物种数的11.3%。鸟类的季节型,以留鸟比例最大,占38.0%;鸟类的地理型以广布种鸟类最多,占42.3%。从鸟类数量来看,稀有种的种类最多,占鸟种类总数的50.7%,其留居类型以留鸟最多,占鸟类种数的38.0%;密度最大的优势种鸟类种类最少,占鸟类种数的11.3%,其季节型以冬候鸟最多。7种生境中,落叶阔叶林群落植被结构最复杂,鸟类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而植被结构较简单的互花米草草滩群落最小。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大丰麋鹿保护区幼龄麋鹿的集群组成、生境选择和警戒距离等进行调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处于乏食状态下幼龄麋鹿的行为活动规律。结果显示:幼龄麋鹿昼间77.45%的时间用于取食活动,它们通过延长取食时间以取得足够食物,维持生理需要。乏食压力下,幼龄麋鹿集群、生境选择及观望警戒距离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活规律保持相对稳定性。乏食期结束,74.58%的幼龄麋鹿能够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得以生存,显示了其具有一定野外生存本能和较高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