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丁生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7-7137,7183
[目的]为了明确影响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为青海老芒麦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00~2004年的田间试验,在抽穗至开花期测定2龄牧草的产量,通过点聚图与线性回归法分析青海老芒麦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降水、日照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在3个气候因子中,降水的变化趋势与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而日照和温度的变化对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各月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远高于气温和日照,说明与其它气候因子相比,降水是很不稳定的气候因子。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0792+3401.4 x。[结论]降水是影响青海老芒麦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2.
青海巴滩草地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气象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丁生祥  吴让 《草业科学》2015,32(6):994-1001
为了预防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危害,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2000-2013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滩放牧草地取得的小地老虎虫口密度数据和同时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对草原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4年同德巴滩草原小地老虎虫害以每年6.81头·m-2的速率上升,虫口密度的平均绝对变率为66.07头·m-2,最多年虫口密度比最少年多93.95%。小地老虎虫口密度与气温、降水、地温、光照和平均风速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主导气候因子有上一年9月降水量、12月平均气温、上年年日照时数和12月10 cm平均地温,共同决定了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95.02%。回代检验表明,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96.3%,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及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海南地区5个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海南地区的连阴雨、干旱、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具较大的年际变化特征,连阴雨天气次数、春旱次数、极端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日数则呈显著减少趋势;连阴雨次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分别在1974、1990、1976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4.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同德地区1961~2007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47年来同德地区的气候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蒸发量均存在突变,年降水量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冬季,气候从一个相对较冷湿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暖干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4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46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经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细茎冰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绒毛冰草、落芒草6种多年生禾草在旱作栽培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细茎冰草和多叶老芒麦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状、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7.
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与草原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都呈现升高趋势,但变化的幅度却不相同,年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高0.37℃ ,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气温升高0.50~0.88 ℃ ,是气候变暖最突出的时段;1987年以来同德县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年降水量以每10年10.5 mm的趋势减小,90年代降水量最少.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一方面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同德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的观测资料,1988~2000年天然草地牧草产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积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同德地区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关系,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同德地区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微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2001~2009年代最少。年和四季日照时数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均不显著。同德3、6、10、12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余月份呈增加趋势,牧草生长季4~8月的总日照时数约1165.2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42.2%,各月的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较为有利。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和同期总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总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年和四季总云量的增减趋势不显著。积分回归分析表明,4月上旬和6、7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具有正效应,而4月中旬至5月下旬、8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则相反,表现为负效应,负效应天数大于正效应天数,表现为日照时数充足。  相似文献   
19.
同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同德县1961-2007年47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同德县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微弱;年降水量以9.9 mm/10年的趋势减小,春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很明显,其递减率为-6.51 mm/10年.过去50年同德县气候存在冷湿-暖干-暖湿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利小于弊,但对牧业生产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0.
青海海南地区近5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海南地区5个观测站大风、沙尘暴、大雨、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年发生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多项式法、Mann-Kendll法、Morlet小波等统计学方法诊断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地区大风、沙尘暴、冰雹和雷暴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雨呈微弱增多趋势,其中雷暴、大风、沙尘暴和冰雹分别于2000、2002、2004和2005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频数总体变化不显著。20世纪90年代初,大风、冰雹和雷暴由多趋少,大雨由少趋多,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多趋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