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8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614篇
  714篇
综合类   2351篇
农作物   37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58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4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吴爱梅  黎杰强 《园艺学报》2018,45(4):809-810
‘华旺甜7号’是鲜食型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长势旺,整齐度好,单穗质量341~358 g。品质优,可溶性糖含量35.55%~39.25%。果皮薄(66.83~67.87μm),适口性好,一级果穗率85%~86%。中抗纹枯病,高抗小斑病。适应性强,丰产性好,鲜穗产量17 643.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京科甜191是以超甜玉米自交系T68为母本,自交系T630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果蔬型甜玉米品种。果穗筒型,穗长19.0 cm,穗粗5.3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38粒,粒行整齐。籽粒亮黄色,外观漂亮。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900 kg左右,出籽率约67.4%。鲜籽粒含粗蛋白2.98%,粗脂肪1.37%,总糖6.7%,口感甜脆清爽,皮薄无渣。播种至采收平均85.4 d(天),适宜京津冀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 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空间分层施肥装置结构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分层施肥作业中开沟宽度大、回土效果差导致的肥料分层效果不明显、各层肥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各层肥量可调的空间分层施肥装置,肥料可在土壤中形成半包围种子的分布状态。通过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确定了空间分层施肥装置的基本结构参数,明确了影响分层施肥装置内肥料颗粒运动的主要因素。运用离散元法对分层施肥装置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选取施肥调节片前端宽度、后端宽度和安装角为试验因素,以上层和中层排肥口出肥量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建立了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施肥调节片前端宽度为3.61mm,后端宽度为21.52mm,安装角为43.23°时,上、中、下3层排肥口施肥量比例为最佳施肥比例3∶3∶4。为验证仿真分析结果,在不同作业速度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进行了空间分层施肥装置的样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间分层施肥装置能够实现各层肥量的目标施肥配比,在不同作业速度和不同施肥量下各层施肥量变异系数不大于4.3%,各层肥料深度误差在10mm以内,各层肥料横向距离误差在6mm以内,工作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s containing advanced soy products (enzyme‐treated soy and fermented soy) or corn protein concentrate (CPC) in combination with porcine meal (PM) to completely replace poultry byproduct meal (PBM)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distal intestine histology of Florida pompano, Trachinotus carolinus. Four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b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to contain 400 g/kg crude protein and 80 g/kg lipid. A reference diet (PBM diet [PBMD]) contained 150 g/kg PBM and 495 g/kg soybean meal (SBM), and three test diets were formulated replacing PBM with 15 g/kg of CPC (CPC diet [CPCD]) or replacing all SBM and PBM with 535 g/kg fermented soy (fermented soybean meal diet [FSBMD]) or 451.3 g/kg enzyme‐treated soy (enzyme‐treated soybean meal diet [ESBMD]). All three test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38 g/kg of PM. Diets were fed based on a percentage of bodyweight adjusted after sampling the fish every 2 weeks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Florida pompano juveniles (mean weight 8.06 ± 0.22 g). After 8 weeks of feeding, fish fed CPCD and ESBMD performed equally well in terms of final body weight, thermal growth coefficient, and percentage weight gain in comparison to fish fed PBMD. In all cases, feeding FSBMD resulted in poor feed conversion and lower feed intake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s. Protein retention efficiency, whole‐body proximate composition, phosphorus, sulfur,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sodium, and zinc cont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dietary treat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histological stud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ickness of serous layer, muscular layer, and submucosal layer of the intestine among treatments. Fish fed CPCD showed a significant widening of the lamina propria with an increase of cellular infiltration and higher presence of goblet cells compared to other dietary treatment. Based on these results, 451 g/kg ESBM or combination of 150 g/kg of CPC and 495 g/kg SBM supplemented with 38 g/kg PM can be utilized to develop a practical diet for juvenile Florida pompano without impacting growth, nutritive parameters, and several distal intestine health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19.
玉米原茬地侧向清茬刀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玉米原茬地免耕播种作业过程中残留玉米根茬和须根导致施肥播种部件堵塞、播种质量降低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玉米原茬地免耕播种用侧向清茬刀,分析了侧向清茬刀工作与结构参数对根茬清除率、土壤扰动率和功耗的影响。对侧向清茬刀清茬、输送、抛扔等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并依此对侧向清茬刀结构及正切刃工作曲线进行设计,确定了影响其作业性能的关键参数。应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正切刃折弯角α、正切刃宽度B、清茬刀角速度ω为影响因素,根茬清除率、土壤扰动率、当量功耗为性能指标,对影响作业性能的侧向清茬刀结构和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7.2 km/h条件下,正切刃折弯角0.86 rad、正切刃宽度50 mm、清茬刀角速度52 rad/s时,根茬清除率为94.3%,土壤扰动率为54.3%,当量功耗为3.4 kW,工作过程中未出现堵塞与秸秆缠绕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原茬地免耕播种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始于1979年,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厩肥(M1)及其与化肥配施(M1N和M1NPK)、高量厩肥(M2)及其与化肥配施(M2N和M2NPK)9个处理。厩肥为猪厩肥,1992年后大豆季不施猪厩肥,仅在玉米季相关处理中施用。39年后,调查分析了大豆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大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结果】高量、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总吸氮量及各部位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其中,M1NPK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和总吸氮量最高,分别为9107、2979和314.2 k g/h 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1%~133.6%、23.9%~232.5%和11.7%~359.4%。施肥提高了大豆氮收获指数,但氮素生理效率降低。NPK和M1NPK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均为63.5%,而氮素生理效率较CK分别降低了30.6%和28.1%。大豆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播前相比,大豆收获期单施氮肥处理的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NPK处理变化不显著,M1、M1N和M1NPK处理显著降低。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远低于高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较播前平均降低了79.2%。所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以M1NPK处理最低,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了58.2%。【结论】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玉米季低量厩肥(13.5 t/hm^2)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时,大豆季仅施氮磷钾化肥既可提高大豆生物量、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同时还可降低大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环境风险,是该轮作体系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