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1.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香蕉根际促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香蕉根际促生菌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和几种重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番茄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方法】在培养皿中测定根际促生菌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根际促生菌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和结论】从健康香蕉根际土中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耳炎假单胞菌Pseudomonas.otitidis和绿针假单胞菌Ps.choloeaphtis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病菌C.musarum Cooke et Mass、青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Schl.)f.sp cucumerinum Owen、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和荔枝霜霉病菌Penorophythora litchi Chen等作物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4种香蕉根际土壤细菌中耳炎假单胞菌生长最快、抑菌效果最好,其生长半径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2.75、2.61和2.70倍,其对香蕉枯萎病、番茄早疫病菌、玉米纹枯病菌、荔枝炭疽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青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荔枝霜霉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0.70%、62.95%、70.85%、68.10%、58.58%、59.30%、51.34%和63.08%;用耳炎假单胞菌发酵液培养植物使番茄和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6%和33%,并且使番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加40%.以上结果表明,香蕉根际微生物耳炎假单胞菌对作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促进番茄和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能够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但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旱地作物种类或旱稻上,而水田环境下水稻间作体系的作物搭配及种植模式研究目前还十分缺乏。本文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微环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显著的防控效果。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期间,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分别比单作处理低64.3%和88.2%,稻瘟病病叶率在灌浆期和乳熟期显著低于单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显著降低了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与单作模式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单作模式下水稻较高的病害发生程度可能是导致叶片保护酶活性增高的原因;间作栽培在早午时段降低了水稻叶片表面的空气湿度,且水稻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多数时段均高于单作栽培,说明间作栽培模式改善了稻田小气候环境,有利于降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光合气体交换日进程测定结果表明,灌浆期间水稻/慈姑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在日间大部分时段均高于单作水稻,说明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水稻的群体光能利用率以及群体光合效率;间作栽培模式下的土地当量比为1.17,表明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1年),以农史学者为主要研究力量,相关研究大多是单纯静态的文献,关注“历史”比关注“现在”要多;该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实施,为农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具体规范和法规保障.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多学科加入,文献整理、机理探究与实践探索并重,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该期间各地申报GIAHS是重要助推力,国家农业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也成为新的推动力量.同时,对农业遗产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领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入侵植物马缨丹不同部位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缨丹是马鞭草科中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植物,现正在我国中南部尤其是华南地区迅速蔓延扩散。本文采用室内生物监测法研究了马缨丹不同部位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缨丹果实、茎干和叶片的水浸液均对一串红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下降,幼芽、幼根生长的长度缩短,芽长、根长抑制指数上升,并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马缨丹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发芽势的抑制作用大小为叶片>果实>茎干,对萌发率、芽长、根长的抑制作用大小为果实>叶片>茎干。说明马缨丹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其种间竞争能力,促进入侵。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鲁引1号、津引8号、粤引8538、中薯3号和荷兰7号等马铃薯品种进行常规栽培、微喷灌栽培、半免耕栽培、免耕栽培等4种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引1号常规栽培、津引8号微喷灌栽培、荷兰7号常规栽培和粤引8538免耕栽培等模式均具有稳定的产量构成因子而值得推广应用,其中粤引8538免耕栽培每667 m2理论产量可达3 578 kg,是恩平市稻田冬种马铃薯最具发展潜力和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年对恩平市境内12个镇双季稻田越冬期的冬闲田、犁冬晒白田、冬种蔬菜、冬种马铃薯和冬闲田田埂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生境的主要节肢动物群落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5类样地越冬期的主要节肢动物均以蜘蛛为主要优势种类,而鳞翅目(成虫)则成为冬种蔬菜的优势类群,5类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2005~2006年度越冬期的冬种蔬菜样地、冬种马铃薯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密度一类群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冬种蔬菜以及冬闲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较高,分别为1.8659±0.1037和1.5909±0.0938,而密度一类群指数(DG)则以蔬菜样地最大(7.5950±0.0476)。2006~2007年度越冬期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其中蔬菜样地与田埂的日值较高,分别为1.7825±0.1454、1.1379±0.1015,冬种蔬菜的DG值最大,为11.2103±0.3512,表明冬种蔬菜对DG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冬闲田与冬种马铃薯的Sorenson相似性系数(S1)最高,而犁冬田、田埂的S,则相对较低;犁冬田与冬种马铃薯田的Whittaker相似性系数(S2)最高,经作田与冬种马铃薯田的相似性系数S:则最低。结果表明犁冬田的各生物多样性明显差异于冬种田,冬种蔬菜对提高稻区生物多样性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秭归县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调性指数,非均衡指数,系统非稳定指数,非持续性指数,生产力阻滞指数,系统封闭性系数,土壤养分退化指数、系统钝化指数等8个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对三峡库区秭归县16个乡镇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台湾农民创业园要求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台湾)岛内农民组织引导台湾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农民到大陆创业发展,提升大陆的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文章在分析广东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机遇及其存在问题基础上,明确了创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提出了"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功能定位,形成了"一轴、两带、多心、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了"三生"功能区并指明了各区的重点建设内容,同时对道路交通、给水工程以及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布局,明确了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田生产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植株中镉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4个水稻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植株Cd积累和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水稻的根系是吸收Cd的主要器官,也是Cd的主要储存场所,无论在水稻分蘖期还是成熟期都很明显;在水稻成熟期,籽粒(糙米)中Cd的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器官,水稻植株器官中Cd的分布情况大致为:根>鞘>叶>茎>糙米,但随着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4个水稻品种在成熟期的植株Cd积累量的分析,9311是植株高累积Cd的水稻品种,Jia-48和Jia-51的糙米中Cd的积累很低;水稻品种间对于Cd的吸收和累积能力有显著的差异,但水稻类型间(粳稻与籼稻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按照水稻类型来选育糙米中低Cd积累品种,应针对品种选育出糙米中低Cd积累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