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280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57篇
  197篇
综合类   1193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掌握杜鹃红山茶引种到海南中部地区的扦插育苗技术,通过扦插实验实验表明:杜鹃红山茶在11月的扦插生根效果最好,9月与3月的生根率也达到80%以上,故较好的扦插时节在中秋后至入夏之前;使用浓度为500mg/L的NAA浸泡枝条下部,生根率最高;半木质化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基质则以红壤土体积:河沙体积=1:1的混合基质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2.
93.
鲜开梅 《长江蔬菜》2014,(18):60-64
为确定适宜辣椒无土穴盘育苗基质配方,以玉米芯为发酵原料,EM酵素菌、有机物料腐熟剂、金宝贝菌剂为发酵菌剂,以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剂,后将用最佳菌剂发酵好的玉米芯与蛭石、珍珠岩按不同比例复配,进行育苗配比优化试验。结果表明,EM酵素菌为最佳发酵菌剂;玉米芯固持作用差,适合与其他基质复配,可形成理化性质良好的有机型基质,以复配基质处理A1(玉米芯:蛭石=1:1)和A4(玉米芯:蛭石:珍珠岩=2:1:1)辣椒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壮苗指数较高,与对照水平相似,且出苗率较高,出苗期较集中。  相似文献   
94.
宁夏干旱风沙区5种灌木保水剂造林试验与饲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5种宁夏干旱风沙区的主要造林灌木,采用法国SNF(爱森)保水剂和北京"清华绿宝"高效抗旱保水剂,通过蘸根法进行田间造林种植试验,以筛选出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最佳方法,并对5种灌木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全量钙和全量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NF保水剂蘸根处理的成活率为39.60%,与CK相比提高了79.27%,与"清华绿宝"保水剂相比提高了44.90%。采用SNF保水剂蘸根处理,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可以节省保水剂用量,操作简单,适宜大面积的造林推广。5种灌木的粗蛋白与纤维比顺序为:柠条(0.46)紫穗槐(0.35)梭梭(0.24)花棒(0.22)红柳(0.17)。柠条、紫穗槐、梭梭都是优质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5.
96.
以‘西州密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经保鲜剂处理的哈密瓜‘西州密25号’在短途运输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硬度、腐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保鲜剂处理的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4%)低于未处理的(18.16%)、A组的腐烂率(20%)低于对照组(60%),此外保鲜剂的使用还可以抑制果肉硬度和果实质量的下降,从而延长货架期,保持优良品质,保证商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97.
调查海南省海口市郊区菜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并对采用生物农药Bt制剂防治白菜地害虫的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村蔬菜基地主要害虫为小菜蛾和斜纹夜蛾,主要蔬菜病害为白菜根肿病,其它病、虫害不明显。从龙头村白菜地分离到昆虫病原线虫,可以杀死害虫。野外试验结果证明,应用Bt制剂可有效防治白菜地害虫,此结果可为海南省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中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25%吡蚜酮、10%醚菊酯2种药剂,其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
Currently,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infestation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xtraneous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Unfortunately, the indiscriminate use of such agrochemicals can caus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 well as human health hazards. To obviate the potenti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agrochemicals, biological control of soilborne pathogens or insect pests using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may be employed. Certain soil bacteria, algae, fungi, plants and insects possess the unique ability to produce hydrogen cyanide(HC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otic interactions of those organisms. In particular, cyanogenic bacteria have been found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various pathogenic fungi, weeds, insects, termites and nematodes. Thus, the use of HCN-producing bacteria as biopesticides offers an ecofriendly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e enzyme, HCN synthase,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HCN, is encoded by the hcnABC gene cluster. The biosynthetic regulation of HCN, antibiotics and fluorescent insecticidal toxins through the conserved global regulatory GacS/GacA system is elaborated in this review, including approaches that may optimize cyanogenesis for enhanced pest control.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bacterially synthesized HCN on the production of indole acetic acid, antibiotics and fluorescent insecticidal toxins,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 utilization and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may result in the stimulation of plant growth.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HCN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may help to elaborate the precise role of this compound in biotic interactions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00.
微生物菌剂浸种联合生物菌肥防控玉米茎腐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月霞  沈瑞清 《玉米科学》2022,30(3):156-161
采用微生物菌剂浸种后撒施生物菌肥M1、M2预防玉米茎腐病,检测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菌肥M1、M2撒施处理显著提高防控玉米茎腐病的应用效果,乳熟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6.3%和68.1%,蜡熟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2.9%和74.6%,显著促进玉米出苗率、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重、百粒重以及产量。土壤中的微生物碳、微生物氮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其中,五谷丰素浸种联合M2菌肥处理后土壤微生物氮达64.2 mg/kg,脲酶活性达3.3 mg/(g·h),蛋白酶活性达86.5 μg/(g·h),多酚氧化酶活性达111.6 μ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