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70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13,27(1-2):213-226
Abstract

A number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entil, aiding in the breeding and release of better adapted varieties and in quality assurance of export product. Continued increase in lentil produc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sent and potential limiting factors to the progression of lentil breeding. In particular, this chapter is concerned with limitations related to the threat from disease, limitation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to help combat such threa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nnual, wintergreen pastures using weaned lambs in the eastern Cape sourveld. Animal production and feed availability on oats, vetch and oats/vetch pastures were evaluated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at three stocking rates, using weaned lambs. The oats and oats/vetch mixture generally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available above‐ground phytomass (AAP) than the vetch pastu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AP or average daily gain (ADG) were measured between stocking rates on the different pastures. The levels of food availability and animal production obtained with the different pastures indicate that oats, vetch and an oats/vetch mixture can be used as annual, wintergreen pastures in the eastern Cape sourveld. However, the stocking rates that were implemented were too low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different pastures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pastures at higher stocking rates is recommended before any recommendation on optimal stocking rates can be made.  相似文献   
83.
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自2009年9月25日—11月6日共7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密度、株高、单株复叶数、表观叶面积和单株重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9月25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31833 kg/hm2,种子产量则以10月2日播种的最高,为227 kg/hm2。地上部N、P、K、Cu含量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之后播种处理的Fe、Mn含量则显著增加,而不同播期对Ca、Mg、Zn含量无影响。各养分积累量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研究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本试验条件下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  相似文献   
84.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模式的增产效应。在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对一年生牧草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丹麦444燕麦50%和333/A春箭筈豌豆50%的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及0~50 cm的地上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22193.33 kg/hm2、4776.67 kg/hm2和11792.90 kg/hm2,且与其他混播处理的差异显著(P<0.05)。该混播模式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在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硼钼肥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可提高紫云英干、鲜产量,而在开花前配合喷施硼钼肥可有效增加紫云英干、鲜产量;喷施硼钼肥处理的干草产量比不施肥的增加54.7%和56.2%,地上部的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56.2%、167.8%和60.9%。  相似文献   
86.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光叶紫花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Koch.)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和钾肥对苕子生物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施磷肥显著提高苕子株高、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以及产草量。与不施磷肥相比,施磷可使苕子盛花期干物质量增加1.28~2.38倍。  相似文献   
87.
对‘绿宝石’小冠花和从‘绿宝石’中选育的直立型小冠花品系在景泰的生长表现以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绿宝石’小冠花相比,直立型小冠花品系有更长的青绿期,株高、生长速度及鲜草产量均大于‘绿宝石’,但茎/叶、鲜/干间无差异。通过对株高以及株型结构的分析,发现直立型小冠花品系(b=1.007 9)具有比‘绿宝石’(b=0.180 2)更合理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9.
以亚热带红泥砂田为研究对象,在15℃和25℃条件下,利用淹水培养法模拟水田土壤紫云英翻压还田,研究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5℃和25℃条件下翻压紫云英后土壤SON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分别于培养15 d和10 d达到峰值,比未翻压紫云英处理提高138.11%和84.20%。两种温度条件下翻压紫云英均显著提高土壤SON含量、脲酶、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土壤SON含量与脲酶、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微生物量碳和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翻压紫云英后水田土壤SON的迁移及其环境风险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0.
紫云英还田后不同施肥下的腐解及土壤供钾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翻压后不同施肥处理下在稻田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不同施肥处理对其腐解及养分释放无明显影响。紫云英的腐解,氮、磷、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不同施肥处理下紫云英最大腐解率达到64.8%~68.3%,氮、磷、钾最大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2%~86.7%、85.3%~89.3%、89.9%~98.0%,养分释放速度表现为钾磷氮。紫云英养分释放主要集中在翻压后15 d之内,应加强水稻生育后期的养分运筹管理。紫云英短期(1个生育期)内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钾,但晚稻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说明紫云英还田不能完全替代化学钾肥效果。在连续3年不施化学钾肥的情况下,种植紫云英还田后,不会降低早稻土壤速效钾含量,但晚稻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施用化学钾肥处理,说明紫云英还田不能完全替代化学钾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