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115篇
  402篇
综合类   1591篇
农作物   511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模糊隶属法对玉米苗期耐旱性的拟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略高于玉米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以出苗率和生物学产量耐旱系数之乘积为指标,测定了17个玉米自交系和10个杂交种的苗期抗旱性。并用模糊隶属法,以干旱胁迫下的胚芽鞘长度,出苗率,根重,生物学产量,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和离体叶片保水力等指标对各品种耐旱性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以出苗率和生物学产量的耐旱系数之乘积为指标,可以准确鉴定玉米苗期的耐旱性,与耐旱性的综合评价拟合良好(相关系数r=0.914)。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甘肃省河东地区55个站30a的主秋期降水量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异常类型;以平凉站为例分析了主秋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周期性;将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分为8个气候片。分析表明,河东地区主秋期雨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多北少和东西多中间少的特点;多雨中心和少雨中心的多年平均值相差近200mm;主秋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或涝,并有9a左右的周期;20世纪40、6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50、9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70、80年代与平均值持平。  相似文献   
14.
银杏实生树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年龄银杏实生树为试材,研究芽尖和叶片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ZT)、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7龄期和13龄期银杏实生树芽尖和叶片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含量无明显差别,同时与13龄期首次开花的雄株接近,但却和3龄期有显著差异。可见实生树在7龄期前后树高2.5~3.0m已处转变期;随后树体继续生长增高到12~13m,在13龄期前后首次出现雄花和雌花开始进入成年期。芽尖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水平不是转变期进入成年期的惟一控制因子。转变期长可能是实生树迟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穗颈稻瘟等两系杂交稻制种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清除菌源、轮换制种、健身栽培、对口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Metabolic disorder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metabolic diseases. Due to native hyperglycaemia and resistance to exogenous insulin, chickens as a model had used in the studies of adipose tissue biology, metabolism and obesity. But no detail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changes of serum metabolit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hicken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mployed LC/MS‐QTOF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major functional metabolites at incubation day 14 (E14d), 19 (E19d) and hatching day 1 (H1d), and the associated pathways of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during chicken embryonic development were analysed using Metabolit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39 metabolit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E14d to E19d and 68 metabolites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from E19d to H1d in chicken embryos. Protein synthesis was promot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L‐glutamine and threonine,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was promoted through increasing oestrone content from E14d to E19d in chicken embryos, which indicated that serum glutamine, threonine and oestrone contents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candidate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2‐oxoglutaric acid mainly contributed to enhancing the citric cycl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growth of chicken embryos at the late development; the decreasing of L‐glutamine, L‐isoleucine and L‐leucine contents from E19d to H1d in chicken embryonic development implied their possible functions as the feed additive during early posthatch period of broiler chickens to satisfy the growth. These results provided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 the roles of serum metabolit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hicken embryos, it also provides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chicken as a model to study metabolic disease or human obesity.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的干旱胁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萌发期被认为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衡量作物耐旱性强弱的重要时期。为了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对254份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进行种子萌发期处理。通过检测发芽指数、发芽率、根数、根鲜重、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根长、苗高等种子发芽性状,以其相对值为指标,鉴定不同自交系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在5%PEG6000浓度胁迫时,种子萌发程度低,当PEG浓度为10%时,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较高;各性状相对指标都与品种综合抗旱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自交系的耐旱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结合抗旱分级标准筛选出99份中等耐旱材料。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旱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水稻发育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是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基础。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守恒原理,综合考虑温度和日长因子对水稻发育期的影响,利用云南省12个农气观测站2011—2014年水稻发育期观测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别构建并验证了适用于籼稻种植区和粳稻种植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套模型在全发育期和各发育阶段的预报值与观测值模拟效果总体较好,平均全发育期RMSE值为7.47,RE值为7.99%,粳稻模型和籼稻模型的RE值分别为6.49%和9.5%,粳稻区模拟效果优于籼稻区。模型生物学意义明确、参数通用性强,适用于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水稻发育期预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筛选耐低氮及氮高效的烟草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于苗期以低氮(0.5 mmol L–1)和正常氮(5.0 mmol L–1)处理74个不同基因型烟草,通过指标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及筛选出耐低氮基因型,并结合氮效率综合值分析表明,在低氮和正常氮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0.37~0.68和0.38~0.64。低氮和正常氮的主成分基本相似,在不同供氮条件下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均起主要作用。筛选出15个耐低氮基因型,占供试材料的20.3%,其中8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低效型,占耐低氮基因型的53.3%,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40.0%,1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高效型,占0.7%;筛选出8个低氮敏感基因型,其中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高效型,占75.0%,2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25.0%。初步确定14P9为耐低氮、氮高效基因型,中烟100和K394为低氮敏感、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