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7篇
  免费   1190篇
  国内免费   2488篇
林业   833篇
农学   3586篇
基础科学   1152篇
  4679篇
综合类   11424篇
农作物   3257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1548篇
园艺   896篇
植物保护   140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907篇
  2021年   1103篇
  2020年   1124篇
  2019年   1130篇
  2018年   891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488篇
  2015年   1170篇
  2014年   1571篇
  2013年   1687篇
  2012年   2058篇
  2011年   1859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270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823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102.
以微拟球藻为原料,研究微藻水热液化过程中多种参数对水热液化后有机物回收率的影响,包括温度、时间、溶剂比和pH等,从而获得微藻水热液化后有机物的最佳回收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室温下进行有机相回收,保证回收溶剂比为20∶1(溶剂/水相不溶物;v/wt)、停留时间为10min、回收pH7,即可达到最佳回收效果。最佳条件下水热液化有机相的回收率为34%左右,且不同的回收温度和pH值对回收的有机相组分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新型尿素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Urea)、控失尿素(LC Urea)、海藻酸尿素(H Urea)、聚能网尿素(N Urea)、含锰尿素(Mn Urea)、控失尿素一次施肥(LC Urea 1)、普通尿素+等量锰(Urea+Mn)和不施肥(CK)对冬小麦产量、叶片SPAD、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的小麦拔节期叶片SPAD分别显著提高1500%和13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3304%和2076%,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609%和2174%,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39%和123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575%和3902%。N Urea和Mn Urea处理与Urea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显著增产1449%和1333%。控失尿素和海藻酸尿素能够有效提高穗数,改善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在豫北潮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6.
种植密度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耕培土滴灌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共设密度分别为7.28×104 株/hm2(RS25),6.67×104 株/hm2(RS35),5.55×104 株/hm2(CK)3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商品薯率均有降低的趋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其中RS35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最高,分别达到47 325 kg/hm2和12.05 kg/m3;在马铃薯品质方面,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和维生素C随着密度的大幅增加而降低,其中RS25处理的淀粉较CK降低了5.57%,RS25处理的维生素C较CK降低了7.96%,同时RS35与CK处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种植密度为6.67×104 株/hm2的RS35处理马铃薯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黑龙江地区滴灌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7.
 甘蔗花叶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在蔗区肆虐,尽管针对其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已经建立,但是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亟待发掘。本研究制备了SCSMVCP的抗血清,特异性高,与引起甘蔗花叶病的另两种病原 (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 间没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基于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直接抗原包被的ELISA、斑点杂交、Western blot和基于多抗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开发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高通量应用于田间病毒鉴定。本文提供了基于血清学的快速、准确、高通量,且便捷的甘蔗线条花叶病毒检测技术,有助于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 N0; 60 kg hm~(–2), N1; 120 kg hm~(–2), N2), 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 D1; 15.86万株hm~(–2),D2; 23.79万株hm~(–2), 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1显著高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1显著低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 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研究等磷、钾量条件下,化肥减氮及有机肥不同用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T1∶80%N+20%有机肥;T2∶80%N+40%有机肥;T3∶70%N+60%有机肥;T4∶70%N+80%有机肥;T5∶60%化肥+100%有机肥;CK:100%N+0,对水稻生育期株高、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以及秋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化肥减氮20%时,不会对水稻造成明显减产,且当有机肥配施量为500kg·mu-2时,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为775.19kg·mu-2,比CK增产17.20%;2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水稻基本苗,对水稻穗长有显著提高效果,对空秕率影响较大,对枝梗数影响最小;3化肥减氮+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萝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播种太早或太迟,对萝卜生长都不利,"瑞雪"萝卜最适播种期应为9月25日至11月5日;利用地膜覆盖,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产速度明显提高,生育期提早,产量比露地提高了36.64%;每667m2种植密度以6 500~7 500株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