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55篇
  免费   3679篇
  国内免费   4207篇
林业   4171篇
农学   2855篇
基础科学   2519篇
  25616篇
综合类   18638篇
农作物   1417篇
水产渔业   376篇
畜牧兽医   2010篇
园艺   670篇
植物保护   3469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1497篇
  2022年   1954篇
  2021年   1969篇
  2020年   2036篇
  2019年   2272篇
  2018年   1901篇
  2017年   2866篇
  2016年   3388篇
  2015年   2433篇
  2014年   2740篇
  2013年   3902篇
  2012年   4845篇
  2011年   3752篇
  2010年   2790篇
  2009年   2835篇
  2008年   2528篇
  2007年   2794篇
  2006年   2406篇
  2005年   2048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318篇
  2002年   1026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827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554篇
  1996年   467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348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991.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 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 化肥处理 (24.08%) >有机肥处理 (8.49%)>化肥NPK处理 (2.28%)>化肥NP处理 (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则有所下降(-4.06%),但下降幅度不如未施肥区(-7.98%).与CK区和单施化肥区比较,有机 化肥配合施用,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物质的循环,提高了竹林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993.
尾巨桉、马占相思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尾巨桉、马占相思、马尾松三种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林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是尾巨桉>马占相思>马尾松,B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是马占相思>马尾松>尾叶桉。综合分析表明尾巨桉林、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肥力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4.
芦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芦荟为试验材料,以炉渣、食用菌渣、泥炭、锯末为无土栽培基质成分,应用消毒有机肥取代传统的营养液,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试验.采用类旋转排列试验方法,比较分析8种基质与2种肥力水平相结合对中华芦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试验材料生长状态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以A2B2组基质配方最佳,即炉渣灰2:平菇渣1:消毒鸡粪10 kg/m^3:复合肥0.5 kg/m%3,可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95.
秃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秃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秃杉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96.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可行有效的,沼泽地生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地下水平均下降0.6-1.0m,地温5-20cm处提高6-8℃,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水、气、热趋于协调。林木生长良好,6年生落叶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为0.46m和0.50cm,已达到速生丰产林标准。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后形成的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测定与分析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凋落物量较多,且易于分解,灰分养分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土体疏松多孔,养分贮量大,供肥能力较强,这表明杉木萌芽林经改造形成稳定的混交林后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9.
顺德地区不同森林改造区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壤是固相、液相、气相三相态的综合体。其中土壤水分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联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源泉[1]。在对顺德市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开始实施“青山工程”森林改造,将完成全市1181 7hm2林分改造,广泛应用乡土阔叶树种,恢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地带性植被群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为此就顺德地区不同森林改造区土壤水分—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 研…  相似文献   
1000.
微波辐射处理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研究了以竹节及其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和水蒸气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及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水蒸气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活化时间7min、水蒸气流量3.1mL/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1012.2mg/g、亚甲基蓝脱色率165mL/g、得率52.3%。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45左右,得率为传统方法的2倍左右。氯化锌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活化时间5min、氯化锌质量分数40%。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l088.4mg/g、亚甲基蓝脱色率220mL/g、得率39.2%。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36,产品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率为国家一级标准的1.83倍(GB/T 12496.10-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