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1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896篇
林业   1102篇
农学   570篇
基础科学   326篇
  1798篇
综合类   3513篇
农作物   429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612篇
园艺   242篇
植物保护   58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由于长期受到流水冲击,黄河故道区域农田以中低产田为主,因此本区域农田质量提升成为黄河中下游平原绿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河南濮阳清丰地区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选取黄河故道区域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花生三大主要农作物,于2009年进行4种种植模式长期定位试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和单季花生,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花生秸秆不还田,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越多,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且其土壤含水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上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显著改善了土壤砂质化,提升了土壤的蓄水能力;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种植模式的养分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种植模式响应结果为,花生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种植作物类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较为适宜濮阳清丰黄河故道区域,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2.
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78-19280
在对传统RMP模式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将竞争与合作变量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提出了修正(扩展)的RMP模式,即RMCP模式。同时,结合云南省玉溪市高古楼文化旅游小镇的规划案例对RMCP模式的操作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3.
河北省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BP神经网络和地统计方法,对1980~2009年间河北省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0年的低值区域到了2009年SOM上升变化明显,成为热点;北部坝上、西部太行山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到2009年SOM含量下降,成为冷点。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格局的形成与施用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社会经济过程有关。本研究为预测有机质变化趋势、改善土壤质量、优化种植结构和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的楸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和立地条件下楸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林分密度和土壤性质的差别,农林间作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非农林间作;2)低密度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更好,但高密度条件下楸树的每公顷蓄积量更高;3)在进行非农林间作的30年生楸树林中,缓坡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陡坡分别增长了31.30%和40.48%,下坡位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位分别增长了22.52%和25.97%,不同坡向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无明显差异;4)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有效P)是促进楸树生长的关键因子,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有效P、碱解N>全N、全P>有机质。所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及周边地区进行楸树栽培时,应选择农林间作(低密度)+非农林间作(高密度+缓坡+下坡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55.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林地云斑白条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数量,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指数方程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危害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林地时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分类型的聚集度指标参数、Iwao回归方程的αβ值、Taylor幂指数方程lgab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6.
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导致长果安息香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率极低、种群竞争能力较差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方法]根据双流县气象局1971 ~ 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滑移气候相似距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进行分析.[结果]冬草莓最佳种植期在8月1日~翌年3月31日,其小苗移栽最早在7月中旬,最晚在8月中旬,最佳移栽时期平均在8月19日.早稻移栽时间平均为3月26日,拟收获期平均为7月26日.[结论]从气象角度研究了"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为双流县推广该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温、水、土地的生态效益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8.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对植物光形态建成、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明晰光敏色素A在调控高粱光形态建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比较分析光温敏感程度不同的高粱品种Btx623、Rio、Tx430和LH645的PhyA基因序列和PHYA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利用qRT-PCR明确长短日照条件处理下PhyA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tx623、Rio和Tx430之间PhyA基因序列存在非同义突变,LH645在PhyA基因的第7个外显子上插入了5 bp碱基序列;高粱PhyA蛋白中含有1个PAS-2结构域、1个GAF结构域、1个Phytochrome结构域、2个PAS结构域、1个组氨酸激酶A结构域和1个类似组氨酸激酶的ATP激酶结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PhyA蛋白明显聚为2大类,高粱PhyA、谷子PhyA和玉米PhyA1、PhyA2聚为一个亚类,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水稻PhyA同源性相对较远;在短日照(SD)条件下各时期PhyA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显著,Rio PhyA基因转录水平较Btx623和Tx430变化明显,LH645 PhyA基因转录变化不显著,在长日照(LD)条件下Rio PhyA基因转录水平低于Btx623和Tx430,LH645 PhyA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PhyA受光周期诱导,推测其在高粱光形态建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hyA基因功能及其在调控高粱光形态建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以‘金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其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谢花后153 d、168 d、183 d和198 d)(Ⅰ、Ⅱ、Ⅲ、Ⅳ)的软果品质。结果表明:金艳猕猴桃在凉山州西昌市一般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在生育期内,果实尺寸(纵、横径)呈前期逐渐增大,后期趋于平稳的变化,谢花后59 d内为果实快速膨大期,谢花后101 d进入生长缓滞期;随采收期延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和糖酸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期采收(Ⅰ、Ⅱ)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和总氨基酸偏低,淀粉和粗纤维较高;晚期采收(Ⅲ、Ⅳ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较高,淀粉和粗纤维较低,风味更浓,口感更佳;Ⅳ期维生素C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采收较晚不利于当年鲜果销售;若作为鲜果,其最佳采收期为Ⅲ期,Ⅱ期和Ⅳ期可作为备选采收期;作为保健品加工原料,最佳采收期为Ⅳ期。  相似文献   
60.
村镇型旅游发展中,旅游者在当地村民家中留宿,村镇的个性化接待和朴素环境让人们赞不绝口,但由于其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在存在设计不得当,经营模式不健全等弊端.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景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旅游型住居模式的设计与经营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