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6篇
农学   264篇
基础科学   27篇
  134篇
综合类   556篇
农作物   7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探明除草剂‘苯磺隆’对不同谷子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9个谷子品种为供试材料,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分别设置112.5(T1),225.0(T2,推荐用量)和450.0 g/hm2(T3)3个用量,以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处理21 d后,测定谷子倒2叶的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T1处理未对供试谷子品种的光合系统造成显著影响。2)T2处理下,‘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黄金谷’和‘龙谷39号’的净光合速率(Pn)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锦谷5号’、‘晋谷21号’、‘中谷9号’、‘豫谷18号’和‘冀谷35号’的Pn分别降低50.64%、60.91%、43.74%、49.62%和54.82%。3)T3处理下,‘张杂谷13号’和‘龙谷39号’的光合荧光参数与CK无显著差异。‘豫谷18号’和‘晋谷21号’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分别高出CK 129.17%和60.87%。‘锦谷5号’、‘黄金谷’和‘张杂谷10号’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分别升高13.73%、10.00%和12.28%。‘晋谷21号’和‘中谷9号’的非光化学反应耗散的份额(Ex)分别高出CK 48.39%和113.33%。而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绝对电子传递速率(ETR(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Pn显著低于CK。‘冀谷35号’和‘龙谷39号’的PSI由于供体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均高出CK 300.00%,‘晋谷21号’的PSI的实际光合效率(Y(I))和PSI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I))分别比CK降低45.95%和45.26%,‘黄金谷’的Y(I)和ETR(I)分别比CK降低43.59%和43.13%。4)综上所述,T1处理对所有供试品种的光合系统影响较小。T2处理,所有供试品种均可通过热耗散消耗多余的激发能。T3处理,‘张杂谷13号’和‘龙谷39号’的光合系统基本正常;‘晋谷21号’和‘豫谷18号’的光合系统受损伤较严重;其余品种虽然受损伤相对较轻,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电子传递受阻,能量分配失衡,影响谷子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多效唑对谷子茎秆性状及其穗颈的抗倒性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前(A1)、拔节期(A2)和孕穗期(A3)分别叶面喷施300 mg·L-1的多效唑,以清水作为对照(CK),对谷子主要茎秆性状、倒伏指数、穗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施药后谷子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喷施时期越早,抑制效果越明显,株高越低,2个品种的株高均在A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同时植株重心高度与株高的比值变化趋势与之相一致。②基部节间茎粗增大,在A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各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减小,而节间直径则随着节间长度的减少逐渐增大,茎秆充实度明显提高。③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茎秆各节间的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渐增,抗折力渐减,抗倒性逐渐减弱,均在A1处理时最好。④穗颈方面,农大8号穗颈含水量、弯曲力矩有明显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最小,穗颈含水量则在A2处理下最低。而张杂10号穗颈除弯曲力矩有影响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时达到最小。⑤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构成是穗重及穗粒重,在A2处理下谷子增产显著,农大8号产量比CK增加7.10%,张杂10号产量比CK增加8.29%。因此,在拔节期喷施300 mg·L-1多效唑,可提高谷子茎秆充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钾肥施用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糜子栽培中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糜子品种赤黍1号为试材,设钾肥施用量0(不施, CK)、60、120、180、240和300 kg/hm2计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不同施钾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黍1号上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对株高、穗长和节数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分蘖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单丛穗粒重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倒伏率和倒伏角度,施钾量为120 kg/hm2时倒伏率和倒伏角度均最小。施钾量为120 kg/hm2时能够同时提高赤黍1号的籽粒产量和抗倒能力,赤黍1号栽培中理想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4.
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从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产区布局、种植品种、消费类型、加工企业、市场动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从强化农机农艺、农牧结合技术配套与集成,提高谷子现代化生产水平;设立谷子科研专项,提高谷子研发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对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谷子产业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
GPIT生物制剂在中度盐碱地黍稷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治理盐碱地方便易行,节约成本。在原平市平地泉村进行了GPIT在盐碱地上的黍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GPIT生物制剂的作用下,耐盐碱作物黍稷的耐盐碱能力会更加提高,首先保证了苗全苗旺,在此基础上又使植株的光合效率大幅提高,最后导致产量大幅提高,为开发利用中度以上的盐碱地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GPIT生物制剂在盐碱地作物上的应用,也需要在各项栽培技术配套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春谷除草剂筛选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12种除草剂对春谷田间杂草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12种除草剂中有4种致谷苗死亡;其余8种对谷子幼苗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拔节前可恢复正常;施药后15,30,45 d调查,莠去津和2,4-D丁酯2种除草剂的防效较好,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鲜质量抑制率、综合株防效、综合鲜质量抑制率均超过80%,莠去津优于2,4-D丁酯。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糜子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了前氮后移技术对糜子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技术比常规施肥技术增产4.04%,施肥量减少15.78%,化肥投入节省8.69%。应用前氮后移技术对降低化肥施用量和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糜子生产上正常行距33cm,留苗密度7万株/667m2为对照,研究糜子在不同宽行距处理下,667m2保苗3万株的稀播密度,是否能提高其产量的繁殖系数,试图找出一种较好的宽行距处理,从而在糜子的实际生产应用中以取代常规的窄行距,高密度种植,并且在糜子生产中得以大面的推广.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复水对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建立糜子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体系,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复水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糜子功能叶片自下而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复水后,中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效果最佳,糜子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分别比对照高出7.65%、4.20%、5.30和3.52%,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拔节期复水对糜子叶片SOD、POD产生了部分补偿效应,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的补偿效果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后期各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拔节期复水对中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生长的补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30.
谷子田间除草一直是阻碍谷子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谷子抗除草剂品种的出现,解决了谷子田间除草难的问题,有利于谷子大面积的栽培,使谷子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围绕谷子抗除草剂基因的发现、类型和机理以及抗除草剂品种在谷子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谷子抗除草剂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谷子抗除草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