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2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篇 |
农学 | 735篇 |
基础科学 | 361篇 |
475篇 | |
综合类 | 2348篇 |
农作物 | 1013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101篇 |
园艺 | 169篇 |
植物保护 | 7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481篇 |
2011年 | 420篇 |
2010年 | 347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185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3篇 |
1962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对象,采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和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3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交替使用其中2种或3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1种药剂;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与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粉剂与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68%精甲霜锰锌可湿粉剂与64%恶霜锰锌可湿粉剂3种组合交替施用共喷药4次,防效分别为65.96%、61.70%、60.34%,商品薯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为61.74%和60.07%和52.01%。生产上可选用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992.
993.
实验从水、糖、琼脂对组培苗生长、增殖及培养成本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马铃薯组培苗快繁阶段培养基可以简化为液培,省去琼脂,以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以食用白绵糖代替蔗糖.培养基成本降低70.1%.组培苗生长健壮,月增殖系6.00~6.56,结薯正常. 相似文献
994.
马铃薯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是马铃薯二季作地区,原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基础,近年生产发展很快,每年收获季节大量马铃薯销往省内外,甚至还有相当数量马铃薯返销东北。目前提高马铃薯种植和产量已是当务之急。研究马铃薯光合生产力是提高产量的基础,本文对鲁南生产条件下的马铃薯光合作用测定结果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半干旱区、西北旱区、黑龙江省垦区、南方冬闲田区马铃薯主
食产业化推进做法的竞争力,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区域模式形成。【方法】基于钻石模型分析典型区域马铃
薯主食产业化推进做法的竞争力。【结果】生产要素方面,各区域具备马铃薯种植自然条件与科研机构;机遇
方面,经济全球化与主食化政策带来良好机遇;需求要素方面,各区域居民未能改变传统消费习惯,但逐渐增
加主食产品需求;企业战略、组织、竞争状态方面,西北旱区主食加工企业最多,且开发了大众、功能与区域
特色产品;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半干旱区以种薯、种植、销售等优势获得最佳竞争力;政府方面,半干旱区
出台了马铃薯主食化政策,主推品种进入省重点推广目录。【结论】半干旱区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推进做法竞争
力最高,其次是西北旱区、黑龙江省垦区、南方冬闲田区和华北地下水漏斗区。 相似文献
996.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间作种植马铃薯和豆科作物的水热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套作是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半干旱旱作区发展间套作,必须选择基于水分承载力的模式。【方法】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测定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单作(PM)、马铃薯蚕豆间作(PF)、马铃薯豌豆间作(PS)和马铃薯扁豆间作(PH)的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作物产量等指标,计算耗水量、经济收益和水分经济收益率,明确其产量和水分效应,并评价其农田水分持续性。【结果】间作有利于缓解6-7月份的高温胁迫,在2012-2014年,PF、PS和PH处理在该时期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PM处理下降0.8-3.6℃、0.4-2.8℃和0.8-1.8℃。间作促进作物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干旱和平水年的耗水深度达200 cm。与马铃薯单作相比,PF处理使花前耗水增加41.6-131.7 mm,而使干旱(2011)和平水年份(2012)的花后耗水分别减少48.6 mm和34.3 mm;PH同样增加了花前耗水,但花后耗水量和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异;PS的花前花后耗水量介于二者之间。PH的经济收益和水分经济收益率最高,分别较马铃薯单作增加了29.8%-51.4%和19.8%-24.0%。4个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在4年期间增加了100 mm以上,表明全膜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和豆科作物间作种植,对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无显著负影响。【结论】PH能够降低6-7月高温期间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增加马铃薯花后耗水量,增产效果显著,并对土壤水分持续性无明显负面影响,可作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较为理想的间作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紫肉甘薯和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紫肉甘薯群体的藤叶产量、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与普通甘薯差别不大,而鲜薯产量特别低,上薯率低,熟食品质差,藤蔓明显较长、薯块色素含量高.这些结果将为紫肉甘薯的进一步研究、育种、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切段年龄、温度、激素、光照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蛭石覆盖茎节代替黑暗条件的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薯与切段的年龄有关,用培养100 d左右的苗即老的切段、白天25℃,夜间18℃的变温、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浓度为2.5~5.0 mg/L时,试管薯诱导率高;在上述条件下,将蛭石灭菌后按每瓶30 ml直接倒入原来的培养瓶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2~4节,能够使覆盖茎节处快速生出匍匐茎,最终形成块茎,平均单株结薯1.9个,大大提高了试管薯诱导率。 相似文献
999.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 相似文献
1000.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