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林业   736篇
农学   462篇
基础科学   641篇
  941篇
综合类   2561篇
农作物   535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33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无压灌溉埋管深度的机理性研究及大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压灌溉方式下埋管深度对水分运移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埋深时湿润体形状均为球冠,但球冠高度不同;湿润体内含水率均在埋管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并以灌水器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埋管深度对番茄根系的生长分布、早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后期干物质在果实和茎叶中的分配比例都有影响;埋深10 cm时,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最大,是温室番茄的最佳埋深。  相似文献   
52.
北方粳稻“植生带”育秧设备定向排种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超级稻每穴(2±1)粒种子精量播种的特殊农艺要求,在纸夹定位水稻精密育秧设备研究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型超级稻定向排种装置。初步排种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将种箱中杂乱无章的稻种分离出来后,在组合滑道上逐渐沿其长轴方向排列成连续的种子流,为超级稻植生带育秧设备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3.
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较多的山东、山西及河北等省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试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的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行距的适应性问题。为此,结合小麦联合收获机推广经验,指出了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速度的关键是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则要从小麦的种植规格入手,即实现小麦玉米全过程的机械化;并将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于种植收获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优质与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4.
拖拉机耕深自动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拖拉机耕深采用伺服和微机根据负荷及耕深的大小进行自动控制,使拖拉机处于最佳工况,提高作业质量和经济性。由耕作阻力的力信号和耕深变化的位移信号相叠加并和设定耕深相比较输入伺服放大器或计算机,然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工作,改变控制阀的行程和方向,以改变输入拖拉机提升油缸的油量和流向,达到控制耕深的目的。 所组成的 TMD-1 型微机拖拉机耕深控制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针对目前穴播机械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环带种肥穴播器,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结构上分析了种肥穴播合理性,并推导出了穴播器的入土端方程.试验证明,机速在1.0m/s时,该穴播器投放种子与肥料可靠,穴粒数、穴距和播深合格率都能满足要求.鸭嘴强制后开式设计有效解决了堵土问题,播种精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花生、棉花、玉米与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  相似文献   
56.
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生态水文变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无灌溉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定位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拧条和柽柳土壤水分的土层分配、利用和水量平衡模式的变化,讨论了集雨区的植被盖度和结皮的发育成因和影响,以及拧条和柽柳在不同集雨面积的蒸散发量。得出在兰州南北两山集雨绿化可以推广乔木柽柳,其生态系统和生态水文过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7.
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针对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的农田灌溉水环境等问题,从水位调控水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下水位合理埋深的水资源调控模式。在确定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和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地下水位合理埋深上下限的基础上,结合PSO-RBF神经网络对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结果,设计了基本、节水两种水资源联合方案,对不同保证率下的灌区水资源进行了联合调控。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合理埋深上限介于1.76~3.50m,下限介于8.7~25.0m,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植被类型的水位埋深上下限值差异较大;水资源联合调控时,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采,需加强节水灌溉和多水源的联合调控。  相似文献   
58.
目前湖南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势头喜人,但其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级农机管理、推广部门一直以来不断研究、探索、寻求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概述了湖南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抛秧、直播、插秧三种方式的利弊,因此区域水稻生产的特点,决定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论是哪种种植方式都不可能完全淘汰,想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包打天下,都是不现实的.但因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增产、增效;避病避虫;高产稳产的优势,从长远发展来看,机械化插秧代替人工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9.
应用TDR对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冻结融解深的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 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计测土壤含水量 ,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瞩目 ,到今天为止TDR方法在土壤盐分浓度 ,浸润面深度 ,冻结融解面深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认在运用 TDR方法进行土壤含水率测定时介电常数 ε与含水率 θ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滞后现象的有无 ,以及确认运用 TDR方法计测土壤冻结融解面深度的有效性 ,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证明 ,在运用 TDR方法进行土壤含水率测定时介电常数ε与含水率θ之间的标定曲线中没有出现滞后现象 ,运用 TDR方法计测土壤冻结融解面深度不论在室内实验还是在田间实验中都很有效 ,并取得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0.
在垄膜沟种农田进行了涌泉灌灌水试验,通过对水流推进过程观测,分析了田面水流运动特性,研究了沟宽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对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涌泉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随着沟宽的增大,灌水均匀度呈下降趋势。从灌水质量和管网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灌水技术要素的入沟流量、沟宽和灌水器间距分别以80~100L/h、20-30cm和4~5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