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54篇
  198篇
综合类   1210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260篇
畜牧兽医   303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新疆南疆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8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种植密度(P1:9万株·hm-2,P2:12万株·hm-2,P3:15万株·hm-2,P4:18万株·hm-2、P5:21万株·hm-2,P6:24万株·hm-2),研究了一膜六行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节枝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冠层开度、叶倾角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大密度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冠层开度及节枝比(P<0.05);主茎日增量在初花期以前为密度越大其越高,初花期后则反之;各处理LAI均在盛铃前期达到峰值,以P4处理最高为4.74;叶倾角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在30.0°~46.9°浮动;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在P5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6 272.79 kg·hm-2和2 874.82 kg·hm-2但其与P3、P4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得出,在一膜六行机采模式下,南疆棉花的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范围内,棉花株型及冠层结构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体多鳞四指马鲅形态差异,本研究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的5个地理群体的133尾多鳞四指马鲅个体进行35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测定,并拍摄保存样本照片用于几何形态学分析。多鳞四指马鲅的传统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分析结果均表明:5个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和地理距离成正相关,但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这可能是更新世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导致南海和东黄海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所致;但随更新世末期海平面上升,因多鳞四指马鲅极强的洄游习性,仍有部分群体可以在黄海和南海之间进行长距离洄游,以及鱼卵和仔稚鱼存在随洋流扩散从而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从而导致不同地理群体群体间虽存在着较大的形态特征差异,但形态和遗传分化仍未能达到种群分化水平。综上,鉴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在不同海域繁殖、索饵出现的时段差异,建议对这5个地理群体中三门群体和舟山群体2个管理单元划分,而如东群体与海门群体划为1个管理单元,珠海群体划为又1个独立的管理单元。针对5个地理群体按4个管理单元进一步制定特别管理政策,以期既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又保障广大渔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83.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04,28(5):547-553
对2000-2002年山东沿海6个疫区患病栉孔扇贝进行电镜观察,在消化腺、外套膜、肾和肠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引起相直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具囊膜,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病毒分离纯化后.观察到的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的纤突。病毒在细胞质中的囊泡样结构内完成装配,其内未发现包涵体存在。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毒种对键康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表现出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毒注射组死r二率为?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灭活病毒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组织所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在形态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上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证明,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相似文献   
84.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相似文献   
85.
【目的】明确广西部分稻区水稻长势差、叶尖端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的原因,为生产上该病害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浸泡分离法和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线虫进行鉴定。【结果】从水稻稻穗和稻秆中分离到一种线虫,形态鉴定显示,热杀死后雌虫唇区扩张,缢缩明显,口针较细,口针基部球稍膨大,中食道球长圆形,约占体宽的3/4,峡部细,食道腺背面覆盖肠,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后部,卵巢1个;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得到一条约300 bp的片段,确定造成广西部分水稻叶尖端干尖症状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结论】水稻干尖线虫在广西有分布和危害,应采取措施避免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两色绿刺蛾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一般的观察,并使用白僵菌粉炮和1.2%苦参·烟碱烟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两色绿刺蛾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87.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88.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菠萝叶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和棉花纤维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菠萝叶纤维的形态结构有区别于其它三种植物纤维,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菠萝叶纤维的结晶度与亚麻纤维和苎麻纤维接近,高于棉花纤维。在热带标准状态下,采用烘箱干燥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测试的四种进行了吸湿、放湿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吸湿性能方面,菠萝叶纤维表现最佳,棉花纤维最差;在纤维吸湿平衡回潮率和吸湿速率方面,菠萝叶纤维与亚麻纤维和苎麻纤维相近,且高于棉花纤维;在纤维放湿平衡回潮率和放湿速率方面,菠萝叶纤维高于亚麻纤维、苎麻纤维和棉花纤维。  相似文献   
89.
通过查阅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木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共有木兰科植物2属10种,其中木兰属8种1亚种,鹅掌楸属1种。分析了甘肃木兰科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分种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试验对兰州市安宁区桃畸果病害的发病原因和受害桃芽及果实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兰州市安宁区桃畸果病的病原为下心瘿螨(Eriophyes catacardiae Keifer);瘿螨对桃芽和果实均产生了很大影响,2010年桃芽受害率为52.9%,2011年为61.9%,严重时高达76%.受害桃芽干瘪瘦小,芽鳞片层数增加1~2层,严重的出现芽体坏死现象;对桃芽显微组织观察发现受害桃芽叶原基受损,严重的无叶原基,失去萌芽能力,在芽体鳞片内侧、苞片及幼叶间可见大量的寄生虫体取食为害;对果实形态及组织观察发现,受害果实表面出现不同程度深绿色凹陷,畸形部位桃毛密度和桃毛长度均高于正常果实;显微切片观察表明,受害果实细胞易于染色,细胞排列紧密,畸形果实细胞小于正常果实,畸形果实细胞直径为58μm,正常果实为102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