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045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塬、坡、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通过生物及工程措施治理后的沟谷其侵蚀量都大大减小,然而塬面侵蚀问题却相对突出,塬面侵蚀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2.
土壤有机质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采取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10°~12°的黄土坡耕地上每公顷施厩肥30000、45000、75000kg,年径流量比对照区分别减少13.3%、20.5%、34%,年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32.3%、33.7%、35.4%,其减少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第4年各施肥水平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为69.7%、65.0%和140.1%;一种作物在一年中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施肥水平可分别增产26.7%、25.5%和43.3%.在10°左右的坡耕地上,每年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并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雨水利用与水土保持和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资源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的主要水源。该区域年均雨水总量2757亿m^3,是当前前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量的9.2倍。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失多变”,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严重,卫水利用率40%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仅3.0-4.5kg(hm^2.mm)。人工收集与调配利用雨水,是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一个结合点,可使降寸桑加增效,人工收集利用雨水在西北历史悠久,有坝、塘、池、井、窖和卫坡梯田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为区域内优化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种典型的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水分速测仪对2017,2018年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并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呈现出:山杏×侧柏混交林地(11.24%)退耕苜蓿草地(10.97%)自然荒地(10.66%)退耕林地(9.99%)柠条林地(9.55%)。②5种植被类型在0—200 cm土层依据有序聚类法可分为动态变化层(0—40 cm),利用层(40—100 cm)和弱利用层(100—200 cm)3个层次。在动态变化层(0—4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自然荒地(14.23%)最高,柠条林地(11.04%)最低;在利用层(40—100 cm):退耕苜蓿草地(12.16%)最高,柠条林地(9.15%)最低;在弱利用层(100—200 cm):自然荒地(10.81%)最高,退耕林地(8.61%)最低。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土层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出:退耕林地(19.9%)山杏×侧柏混交林地(21.3%)自然荒地(21.9%)退耕苜蓿草地(22.6%)柠条林地(23.6%)。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出:自然荒地(25%)退耕林地(25.2%)山杏×侧柏混交林地(26.5%)柠条林地(27.1%)退耕苜蓿草地(31.9%)。[结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低,在土层和时间上不稳定,山杏×侧柏混交林地较其他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更高,更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以生态修复为目的的人工沙棘林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在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中意义重大。但是通过对沙棘群落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研究发现,随着样地复垦时间的增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提高趋势下降。由此可见沙棘纯林存在弊端,应考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采用土钻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渭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垂直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抗旱性。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刺槐根系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影响的关键所在 ;土壤种类、结构等对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树种在根系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刺槐的根系分布最深 ;在一定的土壤干旱范围内 ,苗木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来适应逆境 ,当土壤干旱超过一定的阈值后 ,树木根系将逐步丧失其活力和功能 ,最终导致地上部分的枯死 ;在供试的 4个树种中 ,山杏根系的抗旱性最强 ,其次是侧柏、刺槐和油松。苗木根系活力除了受土壤干旱协迫程度的影响之外 ,还受到干旱持续时间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降至 4 0 %的田间持水量时 ,土壤干旱已经对油松的生长构成了威胁 ,但对山杏、侧柏及刺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7.
表层土壤容重对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田化学物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问题,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地表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土壤容重对黄土区坡面土壤氮、磷和钾随径流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增大,初始产流时间提早,径流系数增大,土壤流失量增多,土壤磷和钾流失量也随之增大。径流养分浓度变化对土壤容重响应程度的大小次序是:NO3ˉ-N〉PO4^3-P〉K^+。径流养分流失率过程曲线存在“峰值点”,它是土壤容重、溶质理化特性以及土壤水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数学模拟,进一步证实了幂函数是模拟黄土区非饱和水流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的最佳模型。本研究为深入理解黄土坡面径流溶质迁移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试验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降雨条件下坡面农用化合物随地表径流迁移既是农业问题,又是水环境问题。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黄土坡面不同坡度下土壤氮、磷和钾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坡长土槽坡度变化为5°~25°范围内,初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增大呈先变小后增大的趋势;产流15 min内,径流量均急剧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随着坡度增加,水土流失程度加剧,径流溶质浓度增高,土壤侵蚀对径流溶质浓度的贡献增大。基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试验数据的结果,表明了幂函数模型更适合模拟黄土坡面非饱和条件下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也可描述径流磷和钾的流失过程,但其初始阶段的拟合不太令人满意。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黄土坡面径流养分迁移模拟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飞来峡水利枢纽水保工程监测内容和方法设计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后土壤养分、pH和阳离子代换量变化的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和荒坡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而有措施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随时间推移而递增;有措施较无措施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增加,pH向中性变化;阳离子代换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0.
A series of triaxial shear tests with controlled constant confining pressure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failure modes, effects of deformation, strength and yield properties of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 Q2, with improved SJ-1A triaxial shear equipm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unsaturated undisturbed loess Q2 is shear failure with the rupture angle between 55 and 61 degree; Shear dilatancy is shown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 and shear shrinkage is shown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undisturbed loess Q2 will change from perfectly plastic to weak strain softening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A effective method is suggested to identify the field stress of undisturbed loess Q2 under triaxial shear condition with the curves of - q/p ; when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the deviatoric yield stress qy has a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with net mean yield stress py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