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045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草原是内蒙古地区草食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优质牧草的主要来源。有毒有害牧草生长扩散预示着草场退化,对当地草食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会造成毁灭性打击。有毒有害植物生长发育,不仅会危害牲畜健康且还会严重消耗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妨碍优良牧草繁殖生长,使草场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在长时间草场利用过程中,很多农牧民群众只注重索取,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草场生产能力和抵抗能力逐渐变差,给有毒有害牧草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寒冷地区草原有毒有害牧草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该文主要探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寒冷地区草原有毒有害牧草的种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沿线目前生态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为期21 d的调查,初步总结沿线主要植物种382个,主要呈现出5个生态分区,并提出青藏铁路后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途径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理论及其3种方式:就地拦蓄入渗、覆盖抑制蒸发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并且以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示范区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枣林露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枣林露水量随生育期变化呈现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露水总量分别为31.31、37.87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蒸腾量和蒸发量的6.87%、10.00%、17.65%和7.90%、15.00%、17.90%,露水量日平均值分别达0.44、0.47 mm。此外,露水量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重度露水量(大于0.20 mm)比重大的特点。在枣树全生育期内,露水量作为水资源输入项会引起蒸腾量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显著降低(P0.05),但对蒸发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露水是该区枣林重要水源,是水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输入项。  相似文献   
15.
1994-2003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县、安塞县进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引种试验,采用家系选择法初步筛选出5个中国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的生长适应性经济性状进行了评价。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果实较大、单株产量较高、Vc和含油量较高,适于在黄土丘陵区种植;后者经济性状较好,果实大、无刺或少刺,但适应性较中国沙棘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使医院图书馆在困境中求得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After decades of searching for a practic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N mineralization capacity of soil, there is still no consistent methodology. Indee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practical methods to estimate soil nitrogen release for plant uptake and that should be appropriate, less time consuming, and cost effective for farmers. We fractionate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 assess different fractions of SOM as predictors for net N mineralization measured from repacked (disturbed) and intact (undisturbed) soil cores in 14 weeks of laboratory incubations. A soil set consisting of surface soil from 18 cereal and root‐cropped arable fields was physically fractionated into coarse and fine free particulate OM (coarse fPOM and fine fPOM), intra‐microaggregate particulate OM (iPOM) and silt and clay sized OM. The silt and clay sized OM was further chemically fractionated by oxidation with 6% NaOCl to isolate an oxidation‐resistant OM fraction, followed by extraction of mineral bound OM with 10% HF (HF‐res OM).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yield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nual N mineralization (kg N/ha) from undisturbed soil and coarse fPOM N (kg N/ha), silt and clay N (kg N/ha) and its C:N ratio (R2 = 0.80; P < 0.01). The relative annual N mineralization (% of soil N) from disturbed soils was related to coarse fPOM N, HF‐res OC (%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N ratio (R2 = 0.83; P < 0.01). Physical fractions of SOM were thus found to be the most useful predictors for estimating the annual N mineralization rate of undisturbed soils. However,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hysical fractions was changed 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soil. For disturbed soils, a presumed stable chemical SOM fraction was found to be a relevant predictor indicating that this fraction still contains bio‐available N. The latter prompted a revision in our reasoning behind selective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as tools for characterizing soil organic N quality with respect to N availability. Nonetheless, the present study also underscores the potential of a combin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for isolating and quantifying N fractions which preferentially contribute to bulk soil N mineralization. The N content or C:N ratio of such fractions may be used to predict N mineralization in arable soils.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对大鼠不同脑区iNOS mRNA转录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和XFM与颉颃剂交互作用组(MJ),MJ组分为早期交互(MJ1、MJ2)和晚期交互(MJ3、MJ4)2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预定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时,大脑、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中iNOS mRNA转录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虽能逐渐回升,但在试验选取时间点内只有小脑与海马中iNOS mRNA转录恢复正常。结果表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在交互作用时能够显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iNOS mRNA的转录,部分脑区可以完全恢复,这可能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27-8029,8058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该研究采用了云南省山地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永仁县他的苴村1991~2001年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1年他的苴村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景泰川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县内。1974年景泰电力提水工程建成,最大提水高度406.2米,设计流量10.5米/秒,有效灌溉面积30万余亩。本区为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86毫米,蒸发量3600毫米,且风沙多。过去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大面积土地长期荒芜。景电工程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本区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短短的十四年间,这里建成了荒漠中的大片绿洲。但是,随着土壤灌溉,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已经露头。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己经盐化面积3048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16%。因此,充分发挥提黄河水灌溉的效益,并防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