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36篇
  145篇
综合类   1736篇
农作物   336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土地资源的特征:①土地面积辽阔;②土地地势高而平坦;③土地质量随地带性分布规律递变;④牧业用地比重大;⑤土地利用地区差异显著;⑥土地生产力低而不稳;⑦土地退化普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②改善农田生态系统;③合理利用草原;④增加森林覆盖率;⑤充分利用水域;⑥加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53.
武昌郊区蔬菜害虫(鳞翅目)寄生六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昌郊区蔬菜种植地的六索线虫其含胚卵和Ⅱ期幼虫在土壤中全年均可存在,故在害虫发生季节,就有自然感染现象发生的可能;由于受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一年中只出现春、秋两个感染高峰期,在最适条件下,六索线虫一年可完成两个世代;六索线虫的Ⅳ期幼虫、成虫、含胚卵和Ⅲ期幼虫均可越冬,且越冬的含胚卵和Ⅱ期幼虫是春季感染的主要线虫虫源.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和不适时地更换茬口是影响六索线虫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人为因子;伏秋干旱季节,采用畦间沟灌法抗旱,可提高自然感染率并使六索线虫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4.
1986~1988年对5年生巨峰葡萄连续3a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平方米架面留5根结果母枝,产量为3.54~3.65kg,667m ̄2产量为2027~2434kg,单穗平均重193.30g,平均单果粒重6.67g。其可溶性固形物为12.76%~13.49%,着色度在70.6%~63.7%,固酸比约为15.13%。  相似文献   
55.
苜蓿皂甙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苜蓿皂甙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苜蓿在畜牧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但苜蓿皂甙能够降低单胃动物血浆胆固醇,为人类提供安全、保健的畜产品。为此本文对苜蓿皂甙的理化性质、制备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6.
不同高羊茅品种夏季高温季节的坪用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不同高羊茅品种在南京地区越夏期间坪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羊茅在高温胁迫期间叶片变窄,叶色值降低,盖度、密度下降,表观质量降低;供试的14个高羊茅品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TF07、TF08、TF10和TF18四个品种,耐热性弱;第二类是TF06、TF11、TF12、TF13、TF14、TF16和TF19,耐热性中等;第三类是TF01、TF03和TF05,耐热性强。  相似文献   
57.
以冬小麦陕农981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金诺丰对陕农981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诺丰能够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4.5%和10.7%;增加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对照增加2.6%;产量构成三要素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平均提高8.0%、7.5%和2.6%.不同时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蘖期>返青期.  相似文献   
58.
采用火棉胶印膜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的大豆叶片气孔密度增加,气孔开口大小和单位叶面积气孔相对面积减小.但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间表现不同,气孔密度变化幅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弱抗品种(A3)>中抗品种(A2)>抗旱品种(A1),调节气孔开张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抗旱品种(A1)>中抗品种(A2)>弱抗品种(A3).  相似文献   
59.
不同退耕模式林草初夏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安塞县几种不同类型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如混交林、人工灌木林、野生灌木林及林中革地进行了小气候观测,分析了不同退耕模式林草配置下的主要小气候特征,采用平行对比观测法定点定时观测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水面蒸发并与对照裸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不同退耕模式林草配置在6月高温时期能显著降低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的日均值,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减少水面蒸发等,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4种不同退耕模式日平均空气温度变化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较对照裸地可以降低0.41℃~1.2℃;0~20 cm各深度的土壤温度基本都是混交林<人工灌木林<野生灌木林<林中草地<对照裸地,混交林内地面最高温度为34.78℃,明显比对照裸地42.54℃低;空气相对湿度日动态呈"U"型变化,其中对照裸地相对温度日均值最低,混交林日均值最大,为55.2%,比对照裸地高3.95%;水面蒸发量为裸地最大,混交林及灌木林能有效减少水面蒸发,减少量较对照裸地可达50.54%和55.20%.  相似文献   
60.
小麦上三叶配置比例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不同株型、叶型的小麦品种 (系 ) 1 0个 ,研究了上三叶配置比例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品种 (系 )的上三叶配置比例各不相同 ,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宽比值与产量呈正相关 ,旗叶与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之比、宽度之比、面积之比与产量呈负相关 ,探讨了小麦上三叶配置比例在株型育种和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