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27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探讨造纸废水中残余木质素与木质素前驱物之间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了β-O-4型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与木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 C]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光谱、13 CNMR波谱分析聚合产物的特性及结构,并用偏光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观察;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研究表明: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木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与木质素模型物能很完全的发生聚合,产物中不存在起始物的晶体,Mn也大大的增加了.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木质素模型物聚合,为进一步研究木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Aiming at the low service life and bad dur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concrete structure and concrete cover, the high dense concrete cover (HDC) was produc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n meso scale(50 100μm) between cement mortar and aggregate of the ordinary concrete. Moreover, some properties of HDC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impermeability, the anti corrosion behavior, anti acidic gas corrosion and freeze resistanc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mpermeability of HDC was excellent with very low permeability.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oncrete, the anti corrosion behavior of HDC was remarkably strengthened.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rosion accelerated by CO2 and SO2, the freeze resistance such as the appearance after freezing and thawing, mass loss and relative dynamic modulus of HDC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and neutralization depth of 90 day was less than 1 mm.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of HDC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compactness of concrete was increased. Theref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al producing techn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DC can improve the durability, and then the service life of structure was increas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83.
原位聚合法制备草甘膦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草甘膦微胶囊除草剂。探讨了缩聚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和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微胶囊的包封率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以氯化铵为酸性催化剂,酸化时间为4 h,终点pH2.0,固化温度70℃,固化时间2 h,搅拌速度2 000 r.min-1,乳化剂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可制得包封率为91.9%,粒径分布均匀且粒径1~10μm的流动性球型固体微胶囊。以上结果及应用试验均显示该微胶囊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4.
茶多酚是否具有抗结直肠癌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且有关不同发酵程度(未发酵、半发酵、全发酵)茶叶中茶多酚对结直肠癌细胞作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分别选取黄山毛峰、大红袍、祁门红茶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通过采用MTS法以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物作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后的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茶多酚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35μg/mL浓度范围内,3种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物分别作用细胞72 h后,MTS检测结果显示3种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物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不同发酵程度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物对HCT11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且选取15、35μg/mL茶多酚浓度作用后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发现相比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凋亡形态。可见,不同发酵度茶叶的茶多酚提取物均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多酚的抑癌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85.
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平均聚合度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玉米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和α-淀粉酶协同制备抗性淀粉,改变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聚合度,分析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其聚合度与抗性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平均聚合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86.
87.
传统的双欧拉流体模型将水合物颗粒近似为流体相进行两相流动沉积预测,并未考虑流动过程中由相变导致颗粒生成的影响.为了解决该问题,在OpenFoam4.0开源计算软件植入双流体模型、界面面积传输方程、对流换热方程,在考虑水合物颗粒聚并、破碎效率的同时,引入关键的相变源项,根据管内温度场分布实时模拟计算水合物生成量,并在之后...  相似文献   
88.
植物肌动蛋白在植物顶端生长、细胞分裂分化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豌豆中存在多种肌动蛋白异型体.研究豌豆肌动蛋白异型体PEAc3与组氨酸标签(His-tag)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表达,并分析了融合蛋白的聚合特性.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PEAc3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is-PEAc3-GFP.用DNAman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PEAc3融合蛋白全长675个氨基酸,分子量74.74 ku,等电点5.81.将pET30a-His-PEAc3-GFP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为:25℃,当菌液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浓度0.1 mmol/L),诱导表达4 h.采用尿素变性复性、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从包涵体中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蛋白.融合蛋白His-PEAc3一GFP能够体外聚合,聚合临界浓度为0.5 μmol/L.单体His-PEAc3-GFP对DnaseⅠ有抑制作用,聚合后对肌球蛋白Mg-ATPase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His-PEAc3-GFP可能具有类似于一般肌动蛋白的聚合特性.  相似文献   
89.
通过聚合物接枝改性天然橡胶(NR)是改善NR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FRP)法合成NR接枝共聚物,本文就其反应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综述.并从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可控性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角度对NR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以石灰性土壤和砖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聚合度组成的聚磷酸铵(APP)对土壤有效磷和磷分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不施磷肥;MAP,施用磷酸一铵;APPL,施用以低聚合度为主的APP;APPM,施用以中聚合度为主的APP;APPH,施用以高聚合度为主的APP。结果显示:在石灰性土壤中,试验初期(5 d)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低于MAP处理,但至50 d时,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MAP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23.92%。在砖红壤中,试验初期(5~10 d),APP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低于MAP处理,但在15~50 d却显著(P<0.05)高于MAP处理;APPL处理5~15 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MAP处理,但在后期却与MAP处理无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APPL和APPH处理的Resin-P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较MAP处理高,APPH处理后期的NaHCO3-P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升高,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在砖红壤中,APPL和APPH处理的Resin-P和NaHCO3-P含量虽然在试验初期稍低于MAP处理,但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高于MAP处理。在石灰性土壤中,APPL和APPH处理相较MAP处理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在砖红壤中,APPL处理土壤前期磷的有效性高,说明其适合作基肥施用,而APPH处理后期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高,有效减少了酸性土壤对磷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