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8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林业   1116篇
农学   1138篇
基础科学   767篇
  1656篇
综合类   5188篇
农作物   878篇
水产渔业   305篇
畜牧兽医   1002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49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了评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性状,本研究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参试材料,2011-2018年连续8年定点田间试验,测定了块茎产量、营养品质(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和矿物质元素(钾、钙、铁、锌)含量。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和营养品质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而营养品质中的维生素C、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参试材料的块茎产量24 549~50 140 kg·hm-2,淀粉产量4 271~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1.07%~30.18%,淀粉含量14.63%~21.83%,维生素C含量12.20~18.95 mg·100g-1,粗蛋白含量2.17%~2.71%,还原糖含量0.18%~0.43%,钾含量4 316~5 368 mg·kg-1,钙含量85.10~138.40 mg·kg-1,铁含量10.17~24.50 mg·kg-1,锌含量2.45~3.80 mg·kg-1。大西洋的衍生品种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2号、陇薯14号、L0527-2、L08104-12、LZ111和L1149-2淀粉含量均超过18%,其中,L1149-2总体表现优异,其平均块茎产量50 140 kg·hm-2、淀粉产量9 298 kg·hm-2、干物质含量26.75%、淀粉含量19.30%、维生素C含量14.62 mg·100g-1、粗蛋白含量2.52%、还原糖含量0.28%、钾含量5 297 mg·kg-1、钙含量138.40 mg·kg-1、铁含量20.40 mg·kg-1、锌含量3.20 mg·kg-1;而陇薯5号淀粉产量及营养品质较差。本研究为合理利用陇薯系列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改良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以盐亭县为例,从建设后的自然质量、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综合成效3个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土层厚度、土地平整工程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14个因子,用熵权法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成效性,将其建设成效评价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成效评价为优良的项目占总项目数的61.90%,占建设总面积的63.39%;只有2个项目所占的4.76%的建设总面积评价结果为差。该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福建南平市竹产业标准体系实施、评价与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推进标准体系有效实施、开展标准体系评价、动态优化标准体系必不可少。本文以南平市竹产业为例,探索竹产业标准体系实施、评价与改进的方法,以期逐步建立福建省竹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4.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2014,39(5):115-118
滇西北是云南省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之一,实行退耕还林政策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分析,认为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与现有物价水平不符,套种的规定过于保守,针对政策上的不足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作业设计不够规范、监管不力、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旨在探讨超高产玉米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为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讨钾肥不同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钾素吸收积累及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吉林省东部玉米各处理之间产量基本达到差异性水平,最高产处理的产量为15535.6 kg/hm~2,其中3个处理达到了超高产水平,分别较不施钾处理增产30%以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增长,钾素积累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分析得出玉米在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同时,钾素并不在植株体内大量储存,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淋失。产量最优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66.9%、1.7 kg/kg和111.0 kg/kg,各指标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即适宜的施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各阶段营养器官的钾素吸收积累量,并使得生育后期植株各营养器官钾素分配比例达到最佳,从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在氮、磷、钾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N 300 kg/hm~2、P2O5140 kg/hm~2和K_2O 140 kg/hm~2),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最佳施用方式为:钾肥总量的75%作基肥,25%作大喇叭口期追肥,此时可获得较高的钾素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6.
广两优7203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用广占63S与中恢7203组配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2013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组合在江西大面积试验示范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7.
 ‘津香橙’是由‘梨橙’(母本)与‘强德勒红心柚’(父本)杂交培育出的优质无核甜橙新品种。果实近圆球形,单果质量150 ~ 160 g,种子数0.6粒以下;果面光滑,深橙色,油胞细密;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中,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总酸9.6 mg · mL-1,总糖102.6 mg · mL-1,维生素C含量468 mg · L-1,可食率70.7%,出汁率57.3%。树势强健,丰产性好,在10年‘梨橙’中间砧上高接换头第3年株产达到40.58 kg。成熟期在11月下旬。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年均温17.5 ℃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9.
不同的样本特性和提取方法对获得微生物总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高含固率木质纤维素厌氧发酵物腐殖酸、酚类物质含量高、质地均一性差、微生物浓度低的特点,研究了4种方法提取不同高含固率粪秸厌氧发酵物中微生物总DNA的效果。结果表明,常规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结合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 and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SDS-CTAB)和商业的粪便试剂盒法提取的DNA质量均较差,SDS法和试剂盒法未能获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目的条带,SDS-CTAB法得到的条带较模糊;改进SDS-CTAB法获得的DNA杂质少、纯度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A260/A280和A260/A230值分别为1.74~1.86和1.65~1.86,每克样品的DNA浓度在50 ng·μL^-1以上,电泳条带单一齐整、清晰明亮,PCR扩增的目的条带清晰度高,适宜后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分析。林格氏液洗脱、聚乙烯吡咯烷酮-40(Polyvinyl Pyrrolidone-40,PVP-40)洗涤液除杂以及裂解液和多种酶联合破壁是改进SDS-CTAB法获得该类专一性样本高质量微生物总DNA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0.
李萍  陈小娥  方旭波  刘妍  竹琳  余辉  郭健  员立萍 《核农学报》2020,34(5):1002-1011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聚集体解聚,浊度增加、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和细微化,同时改善了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在压力作用下表现为粘度、空间色度值均有所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乌贼墨黑色素在120 MPa下热变性温度为90.70℃,焓变值为0.45 J·g-1,且该压力下其贮藏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特定压力处理范围内,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颗粒在120 MPa处理后颗粒尺寸最小。因此,DHPM改性技术改善了乌贼墨黑色素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