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8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886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55篇
  798篇
综合类   1404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2141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65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2.
甘肃省发展草业具有土地、气候、生物和劳力优势。根据4个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讨论了草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牧区生态保护与草业开发和草地畜牧业的产业更新;河西农区草畜产品生产和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河东黄土高原区保持水土与草畜产业链延伸;特别是甘肃省陇南山区最适于发展包括生物柴油的新型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103.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4.
青海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依次为:沼泽草甸>小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从草甸>禾草草甸>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间草地>杂类草草甸,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生物量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水分含量、真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繁殖有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李莲香 《草业科学》2006,23(6):19-21
为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保护草地资源,实行草畜平衡,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监测新标准,利用典型抽样的方法,2004年对同仁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3 065.8kg/hm2,超载7.4万个羊单位,超载率24.1%,牲畜超载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6.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成因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选取内蒙古草地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农牧交错带典型区,通过对区域内影响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草地退化面积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降水变率和年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草地超载比例、人工种草与围栏草场面积、年割草量、畜棚与畜圈面积和牧民人均收入等人类活动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草地退化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草地退化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受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对草地的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影响,人类可以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来减轻牲畜对草场的压力,积极解决人与资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7.
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致使灌木植物严重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改良土壤、物种多样性、防风固沙等方面论述了灌木在草地恢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建议在草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便使灌木在草地恢复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8.
基于5个样地、90个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研究了玛曲县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线性关系,而与优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原生地带性群落以及演替早期类群多样性、均匀度、盖度及地上总生物量最高,在极度退化阶段,地上总生物量最低,优势度指数最大,随着退化程度加剧,草地群落的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下降,毒杂草、莎草增多,禾草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草地初级生产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牧草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内蒙古荒漠草原26种优势牧草的常规养分含量、纤维组成、两极离体消化率,分析了不同牧草对放牧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营养价值,同时应用随意采食量、静能估测模型计算了荒漠草原优势牧草的分级指数(GI值),对牧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用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指标评定,紫花苜蓿和五星蒿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中间锦鸡儿、圆头藜,最次为驼绒藜;(2)紫花苜蓿、五星蒿、中间锦鸡儿、圆头藜、碱蓬、全叶马兰、蒺藜草、沙打旺、阿尔泰狗娃花9种牧草GI值较高,牛枝子、甘草、猪毛蒿、松叶猪毛菜、软毛虫实、小针茅居中,灰绿藜、冷蒿、中亚狼尾草、针茅、无芒隐子草、西藏锦鸡儿、驼绒藜、黑沙蒿、刺叶柄棘豆、芨芨草、差巴嘎蒿11种牧草的GI值较低。  相似文献   
110.
白羊草灌丛草地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以Shannon-Wieren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全氮含量3个资源维上研究白羊草灌丛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建群种白羊草的平均生态位最高,为0.905;达乌里胡枝子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白羊草。表明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具有最强的耐受北方寒冷干燥及家畜放牧利用的能力。白羊草在3个资源维上同其他种群的生态住重叠值都较高,表明其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占据资源优势能力。因此,在对退化白羊草灌丛草地植被恢复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是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