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24篇
  236篇
综合类   701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了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结果发现:①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②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62.
研究表明水稻田土壤中藻类种群丰富,其中蓝藻11属、硅藻5属、绿藻7属、裸藻1属,数量上以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绿藻、裸藻很少。经重金属铜、镍、铅、锌分别处理的土壤样品藻类数量变化很大,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其临界值为铜10mg·kg~(-1),锌100mg·kg~(-1),镍>100mg·kg~(-1)。多种金属混合总体毒害增加,但铜、铅、毒害呈减弱趋势。除铜以外,这些重金属对藻类种群结构未有剧烈的影响,但铜在高浓度时对蓝藻的抑制作用比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63.
外源性卵黄蛋白对鳗鲡GTH细胞和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性卵黄蛋白与鲤鱼垂体(CPG)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注射(试验组)对鳗鲡具有明显的催热作用,卵巢成热系数平均为56.17±11.74%,是对照组(CPG加HCG组)的2.87倍。试验组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GTH细胞)中除含有数量较多的小分泌颗粒外,球状分泌颗粒增加,内质网池扩大;卵母细胞直径为450.0微米,双层滤泡膜和放射带充分发育。对照组GTH细胞的球状分泌颗粒直径和内质网扩大均小于试验组;卵母细胞直径为270.0微米。而饲养在海水中75天,未经注射催情药物的雌鳗,脑垂体GTH细胞仅有小分泌颗粒,未见球状分泌颗粒,卵母细胞的放射带正在形成,胞内开始出现脂肪油球。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性卵黄蛋白与CPG加HCG混合注射有明显协同作用,对卵母细胞成热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抗氧化中药复方浸提液对PC12细胞铅中毒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由茯苓、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及麦饭石组成的复方(PRMFM)的浸提液对PC12细胞铅中毒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PC12细胞暴露在500 mmol/L的醋酸铅环境中时,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活性氧(O-2,H2O2)含量增多,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活性降低。若在细胞遭受铅中毒之前用PRMFM浸提液预处理,可抑制由铅引起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增大、活性氧(O-2,H2O2)含量的增多及抗氧化酶(SOD, POD, CAT)活性的降低。表明该中药复方对铅中毒的细胞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采选矿活动对铅锌矿区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湘西境内凤凰铅锌矿区不同区域的地表水为对象,研究了铅锌矿区水体中Pb、Zn、Hg等元素的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凤凰铅锌矿区内地表水受到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水Pb严重污染,水Zn轻度污染,水Hg中度污染。矿区地表水中Pb、Zn、Hg平均含量分别为(0.145±0.060)mg·L-1(、0.362±0.393)mg·L-1和(0.175±0.359)!g·L-1,与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GB3828-2002)相比,矿区水Pb平均含量超过国标Ⅳ类水质量标准2.9倍,Zn基本符合国家Ⅲ类水水质标准,Hg超过国标Ⅲ类水质量标准1.75倍。溪流水体自净作用对水质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该能力受距污染源的距离、流程长度以及水质污染程度的影响。水体中Pb、Zn、Hg的含量受原生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人为采选矿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水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延龙公路两侧旱田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公路东侧距边沿100m左右污染最严重,在38.0m附近未污染,160.0m以外污染较轻,数学模型解析得到土壤铅含量在110.0m处达到最高峰;在公路西侧距边沿9.0 m、100.0m左右铅污染最严重,60.0 m附近未污染,在200.0 m以外污染逐渐减轻,数学模型解析得到土壤铅含量在4.2m处达到最高峰,在121.0m有1次高峰.  相似文献   
67.
运用基于模拟人体生理溶液的体外试验,研究了铅(Pb)污染城市土壤加入磷矿粉、过磷酸钙、骨粉、蛭石、沸石、膨润土后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含磷和黏土矿物改良剂后,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的Pb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含磷改良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黏土矿物处理.加入w=2%的骨粉效果最佳,在模拟胃和小肠阶段Pb的生物...  相似文献   
68.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相似文献   
69.
铅污染对辣椒幼苗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铅污染对辣椒幼苗生长、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铅毒害可明显降低辣椒种子萌发率、株高和根长,即抑制幼苗生长.铅对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敏感浓度范围是40~80mg@L-1.铅对POD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抗性活性.  相似文献   
70.
采用麦饭石、石灰、紫云英和过磷酸钙等几种改良剂及通电处理改良铅污染菜园土壤的结果表明:小白菜吸收的铅主要来自土壤中的交换态铅;用小白菜含铅量和土壤中交换态铅降低的幅度来评价改良剂的改良效果结果是一样的,其顺序为石灰、紫云英、麦饭石和过磷酸钙;通电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交换态铅含量,其改良效果优于所用的4种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