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85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2632篇
林业   3236篇
农学   2479篇
基础科学   1511篇
  5656篇
综合类   11648篇
农作物   2472篇
水产渔业   867篇
畜牧兽医   3627篇
园艺   1617篇
植物保护   2022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1212篇
  2020年   1158篇
  2019年   1412篇
  2018年   1093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1856篇
  2014年   2098篇
  2013年   2221篇
  2012年   2544篇
  2011年   2247篇
  2010年   1815篇
  2009年   1728篇
  2008年   1523篇
  2007年   1622篇
  2006年   1477篇
  2005年   1133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基于2016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348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脆弱异质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法将348户职工家庭分为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描述性分析2组样本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利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脆弱性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的评价均高于脆弱性家庭,脆弱性家庭相对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相对较低。脆弱性家庭和非脆弱性家庭对停伐政策的态度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政策认知特征变量的显著影响,但脆弱性家庭变量参数估计绝对值相对更大,因而停伐政策对脆弱性家庭有着更为敏感和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42.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验证了2015—2016年土壤水分主动-被动微波数据集(SMAP)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基于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WDI )和干旱周百分比(PDW)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灌区农业干旱时空演变规律,通过两个参考指标检验了SWDI在河套灌区的精度。结果表明:(1)SMAP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较好;区域尺度上,SMAP和CLDAS的相关系数为0.65;栅格尺度上,约有69%的栅格表现良好(R>0.5),且多集中在灌区西南部和东北部。(2)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以及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主要集中在灌区的西南部、中部和东部;2015—2016年PDW值略有增大,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有所延长。(3)大气水分亏缺量(AWD)表征的气象干旱在时间上显示2 a内灌区干旱月份为5—8月;空间上,除去地形原因,SWDI和AWD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且有一半格点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显著检验,表明基于SWDI对河套灌区进行干旱状况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沙尘暴、扬沙以及浮尘频次和时长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并分析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为区域沙尘天气的早期预警和荒漠区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黑河流域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的2010—2019年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沙尘频次和时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冬季,春冬两季的频次和时长各占全年的82.3%和79.4%。10 a间沙尘暴和扬沙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少,而浮尘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时长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频次月变化与土壤湿度(10 cm)和大气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扬沙年际发生频次与土壤温度(5 cm)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近10 a来,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破坏性较大的沙尘暴和扬沙逐年减少,而浮尘逐年增加。沙尘频次的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和风速。春季的浅层土壤湿度影响了沙尘暴和扬沙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影响了浮尘年际频次变化;冬季的浅层土壤温湿度和降水量影响了沙尘暴的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影响了扬沙的年际频次变化。  相似文献   
46.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47.
The effect of food deprivation on ova transport, hormonal profiles and metabolic changes was studied in 20 crossbred multiparous sows during their second oestrus after weaning. To determine the time of ovulation,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The sow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control group (C-group), which was fed according to Swedish standards, and one experimental group (E-group). The E-group sows were deprived of food from the first morning meal after ovulation until slaughter.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every second hour from about 12 h before expected ovulation in the second oestrus after weaning until slaughter and were analysed for progesterone, prostaglandin F2 alpha-metabolite, insulin, glucose, free fatty acids and triglycerides. All sows were slaughtered approximately 48 h after ovulation and the genital tract was recovered. The isthmic part of the oviduct was divided into 3 equally long segments and flushed separately with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Uterine horns were also flushed with PB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number of ova were foun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 of the isthmus in the E-group (p = 0.05) while in the C-group most of the ova were found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isthmus or the uterus (p = 0.01). The level of prostaglandin F2 alpha-metabol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gesteron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ovulation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other blood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food-deprived sows were in a catabolic state. The 48 h period of fasting result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an delayed ova transport, which may be due to a delayed relaxation in the smooth circular muscle layer of the isthmus.  相似文献   
48.
张静  任卫新 《农机化研究》2004,(2):36-37,39
农机产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生产专业化深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产业的过程。日前,兵团农机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结合兵团实际,提出了推进农机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区开发之始、几个主要农区的深开发、黄淮江湖的连片开发、海河流域的开发、其它农区的开发和农区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完好的灌溉系统、导致深开发的人工运河和农业技术是开发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50.
不同遮荫强度对几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宁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120-122
以黄金榕、花斑垂叶榕、乳斑榕的苗木为试验材料,来探讨不同遮荫强度苗木生长、水份利用及苗木生长环境的影响,试验表明:一层遮荫网处理的苗木比无遮荫网和二层遮荫网处理的苗木在株高、冠幅、根径以及叶片数目等方面均增长较快,苗木的地下部分、叶和茎含水量均较低。无遮荫处理利用较多水分,以及土壤温度在14:00点左右的时间明显高于所有的遮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