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8篇
  196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渭北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苹果的品质,解决当前苹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渭北洛川、白水、黄陵等果区研究了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果园种草、施药技术、培肥土壤、利用果园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等一系列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的关键技术,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1990~1992年在山西榆次市对黄土高原旱地春谷吸肥与土壤耕层供肥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耕层氮磷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倒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钾的供给能力动态变化遵循一次方程变化;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动态变化遵循Logist10生长曲线方程变化;谷子一生随着生育进程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氮磷钾供给量则随着谷子吸收量的增加而减少,即供给能力趋于减弱,氮的吸收高峰与土壤供给高峰基本一致,磷的吸收高峰在土壤供给高峰之后,钾的吸收高峰在土壤第一供给高峰期,孕穗至抽穗阶段是谷子吸收氮磷钾的高峰期;从谷子一生来看,吸收氮磷量小于土壤供给量,钾的吸收量大于土壤供给量。通过分析并对榆次市黄土高原区旱地春谷施肥问题提出新见解,即亩产要达到200kg以上应重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43.
渭北扁桃果实生长曲线和品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测定了渭北地区引进的3个扁桃品种果实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发育所需天数虽然不相同,但果径增长都表现单“S”型生长曲线。依据生长速度,可将果实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速率第2期>第1期>第3期,累积生长量第1期>第2期>第3期,总体表现为前期果实增长迅速,后期缓慢。3个品种的种子大小基本保持了品种的原有特性,种仁营养含量高。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在海拔700~1000m高度且无灌溉条件的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葡萄的节水施肥和"V"形架栽培技术,并将其与水肥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使用黑地膜覆盖技术和施肥枪施肥技术,不但节约水肥,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不同地膜周年覆盖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明不同地膜覆盖对早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以及液体地膜在陕西渭北旱塬旱作农田进行周年覆盖集雨栽培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周年覆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总贮量和不同土壤深度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覆盖地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土壤水库的扩蓄增容,并且...  相似文献   
46.
渭北旱塬小麦生产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不足,寻求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对于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2a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0~200 cm土层水分与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推荐施肥+垄上覆膜+沟内覆草(NP+ PF+ S)与推荐施肥+垄上覆膜(NP+ PF)两种垄沟栽培模式,虽然单位面积穗数明显降低,但由于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高于其它栽培模式,因此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模式中为最高.(2) NP+ PF+S和NP+ PF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内明显增加了土壤储水量,尤其在冬小麦易遭水分胁迫的时期(3-5月),其土层中储水量要明显高于其他模式.(3)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主要集中在60cm以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累积量逐渐减少.在第二季,塬面冬小麦NP+ PF+S处理的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梯田,NP+S处理出现明显累积.由此可见,推荐施肥+垄沟栽培模式虽然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累积,但是显著提高降水的有效贮蓄,是渭北旱塬区雨养农业条件下维持冬小麦高产的合理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7.
沼液浸种的地膜小麦具有合理的产量结构,比地膜小麦增产9.88%,比露地小麦增产67.65%,苗期着重促进了根系的发育,中后期更快地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使植株的抗逆性增强。喷施叶面肥均表现为增产,其中KH2PO4效果最好,增产幅度11.94%~13.92%,其余依次为麦丰乐、沼液、红苹果2号,增产幅度不足6%,同时提高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48.
宽幅渗水地膜覆盖集雨式仿丰产沟耕作栽培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宽幅渗水地膜覆盖集雨式仿丰产沟耕作栽培技术(简称"宽膜集雨耕作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宽幅地膜和"V"型种植。多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表明,宽膜集雨耕作技术栽培使土壤含水量、降水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显著提高;作物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农田单产提高20%左右。增产的原因是"V"型膜面结构集流效率高,同时宽膜土壤的地积温、单株植株的增温面积也增加。此外,还有土壤板结因素降低等原因。  相似文献   
49.
利用渭北旱塬7年(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因子,求得最优回归子集,包括4月和8月份的降水量、前1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1月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建立苹果黑星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残差绝对值<0.5为统计标准,对1997~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施氮明显增加了收获时茎秆氮素的残留量。不同品种间氮素累积量差异显著,其中小偃22最高,其后依次为陕253、小偃503和陕229;小偃22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高于其它几个小麦品种。不同器官相比,开花前氮素主要累积在叶片中,茎秆的累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为叶片穗茎秆;叶、茎、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