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4篇
  132篇
综合类   1057篇
农作物   176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7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对罗汉果青枯病菌的生长温度、pH、碳氮营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罗汉果青枯病菌Lu L3菌株能在pH5.0~8.5和12~40 ℃的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的pH范围为6.0~7.5,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8~35 ℃。测试的6株病原菌株,其生长均能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山梨醇、麦芽糖、甜醇和甘露醇作为碳源,利用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硝酸铵、硝酸钾和脲作为氮源。气温、土壤种类和罗汉果的生育期对病原菌入侵寄主有影响。在20~35 ℃范围内,气温升高利于病原菌的入侵,病害发生严重;病原菌在黏土中入侵寄主容易,在壤土中入侵寄主困难;罗汉果植株越小越利于病原菌的入侵,花蕾期后,未观察到植株被病原菌侵染。接种病原菌Lu L3菌株后,12 h时植株的根表分离到接种的病原菌株;24 h时根内分离到接种的病原菌株;36 h时茎内分离到接种的病原菌株。  相似文献   
952.
A new selective medium (APCA medium) was developed for the isolation of Burkholderia caryophylli , the causal agent of carnation bacterial wilt, from both plants and soil.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antibiotics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selective condition for growing B .  caryophylli . The resultant composition of the medium per litre was: 0·79 g (NH4)2SO4, 1·0 g KH2PO4, 0·5 g MgSO4 · 7H2O, 0·2 g KCl, 2·0 g D-arabinose, 5 mg crystal violet, 50 mg cycloheximide, 50 mg polymyxin B sulphate, 50 mg ampicillin sodium, 10 mg chloramphenicol, 25 mg blue tetrazolium, and 15 g agar. Plating efficiency ranged from 119 to 174% with an average of 141% compared to that of nutrient agar. The bacterium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plant tissues with this medium. Moreover, the medium almost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other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soil saprophytes. This selectivity was high enough to detect B . caryophylli in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953.
林木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我国南方多种树种被其侵染发病。本文介绍了我国林木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概括了青枯病检测与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4.
生防细菌C-4的特性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74株细菌,其中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和4号小种均有强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1.25%和83.75%。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4具有较广的抑菌范围,对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根据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C-4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YPGA或PDA培养基、32~35℃、pH 7.8~8.0、40~52h培养条件下生长和拮抗作用最为理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接种30天后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55.
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芦笋主要病害茎枯病和枯萎病的为害程度、病害侵染规律、相关因素以及对芦笋污染因素(如滥用农药的污染、大气和酸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肥料污染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选择适宜的定植田、科学合理进行病害防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搞好大田管理减少发病因素等措施。  相似文献   
956.
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34个木麻黄优树家系17年生的子代测定林进行选优,筛选出优良单株46株,其中无性系龙7-18在水培无性繁殖出根率、抗青枯病能力和收集圃生长量等指标均表现最好。研究了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在平潭4 a的造林试验结果,该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逆特性和生长特性,4年生保存率高达87.8%,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是目前使用无性系(对照)的1.11和1.10倍。木麻黄无性系龙7-18可以作为抗病优良品系在平潭县沿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957.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7-63菌株时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较强拮抗活性.通过对7-63菌株进行形态现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判断其拮抗物质的种类,并进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拮抗细菌7-63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83%:初步判断其拮抗物质为蛋白质,60%硫酸铵盐析所得到的蛋白质组分活性最高,并且对热以及酸碱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958.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Bv1-9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及Bv1-9拮抗菌株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到891株细菌,初筛出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83株,经过复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Bv1-9,并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此菌株鉴定为花域芽孢杆菌,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49%.  相似文献   
959.
诱抗剂处理时期对茄子黄萎病化学诱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诱抗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辽茄5号为材料,使用氟乐灵、过氧乙酸、草酸钾及水杨酸在不同生育期进行处理,调查对黄萎病的防效。[结果]种子和幼苗处理诱抗效果优于始花期处理,但苗期和始花期诱导处理持效期较长,对后期的保护效果较好。[结论]不同时期多次使用诱抗剂可以提高诱抗剂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0.
A new disease causing necrotic spots and yellowing on leaves of balsam pear (Momordica charantia) was found in Kochi Prefecture, Japa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the causal pathogen as Melon yellow spot virus (MYSV) based on morphology of virus particles, serology, and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nucleocapsid protein gen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atural infection of balsam pear by MYSV. We propose the name spotted wilt for this new disease of balsam p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