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62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551篇
基础科学   74篇
  276篇
综合类   2926篇
农作物   455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422篇
园艺   356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新疆阿拉尔垦区抗铃病棉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和研究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不同品种的抗性,在棉花育种材料中筛选出对铃病抗性较高的品种(品系)。选择30个供试材料,设计小区试验,田间调查烂铃数计算烂铃率,利用SPSS 13.0软件的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供试品种(品系)中,根据铃病发生轻重程度分为3大类:第一类发病较轻,发病率为19.5%~41.9%;第二类为发病中等类型,发病率为48.9%~68.9%;第三类为发病较重类型,发病率为75.8%~99.8%。由此可知,不同的棉花品种对铃病抗性差异显著,棉花育种中应结合产量和品质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保留,三大类别可保留的品种(品系)分别为KS1、KS2、KS21(第一类),KS3、KS6、石惠9号(第二类)和KS22(第三类)。  相似文献   
72.
对泸宁鸡黑羽乌骨家系生长发育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泸宁鸡黑羽乌骨家系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泸宁鸡黑羽乌骨家系个体体重的主要性状,并从分类性状特点中选择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泸宁鸡黑羽乌骨家系的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以15份有代表性的羊角脆甜瓜品种为试材,在饶阳和青县两地分别种植,统计了17个形态学性状的变异性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羊角脆甜瓜种质资源合理有效保存、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及杂交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饶阳羊角脆甜瓜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11%~65.34%,其中果皮底色变异系数最大,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青县羊角脆甜瓜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6.31%~65.34%,其中果皮底色变异系数为最大,叶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对饶阳和青县产地15个羊角脆甜瓜品种分别进行形态学聚类,当遗传距离为10时,饶阳产地羊角脆甜瓜聚成3类,黑皮16h-15和羊角脆17-15品种分别单独聚成一类,其他品种聚成第三类;青县产地羊角脆甜瓜也聚成3类,黑皮16h-15单独聚成一类,羊角脆16-10、羊角脆17b-01、羊角脆17-15和羊角脆17b-02聚成第二类,其他品种聚成第三类。  相似文献   
74.
利用甘肃民勤西沙窝地区1983~2012年观测的64种48属乔灌植物以及在年生命周期内主要物候期持续时间、物种频度、花朵、结实数量等物候资料,聚类分析其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适生特点,并依此划分出迟发、夏休眠、种速熟、候期间歇、种晚熟、宿种、多次花、多花、丰种9种对策类群。结果表明,植物或调整了原生地物候规律对应适生干旱荒漠环境,或产生较大的生理属性变化回避环境因素制约,造就了各自的扩展空间与适生繁殖能力,一些特殊植物兼备了多重适生对策,成为判别荒漠区优势植物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5.
以引进和选育的23份贵州紫心甘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形态标记方法,研究了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紫心甘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24-2’和‘13-24-7’的欧氏距离最近为0.25;‘13-4-2’和‘13-24-2’的欧氏距离最远为5.62。可将23份贵州甘薯种质资源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16份;第二类包括6份;第三类只有1份。  相似文献   
76.
不同果汁中有机酸的组成及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果汁中有机酸的液相色谱分析指纹图谱数据库,为果汁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6类水果53个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外标法对果汁中的6种有机酸进行组分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果汁的异同性。【结果】樱桃、苹果、梨果汁的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桃汁的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和奎宁酸,蓝莓汁的主要有机酸是枸橼酸,石榴汁的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枸橼酸和草酸,草酸是石榴汁中独有的有机酸。不同种类果汁具有相似的有机酸组成,同一种类果汁有机酸组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直观反映不同种类、不同品种果汁中有机酸的构成特点,可将除石榴汁和梨汁外不同种类果汁进行区分和聚类。【结论】通过果汁有机酸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果汁中有机酸组成、含量及相互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区分和鉴别不同种类果汁,为不同种类果汁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张开武  彭忠华 《种子》2017,(3):59-6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用均匀覆盖玉米基因组的32对带型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研究了33份巴西、印度玉米材料新选的自交系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2对引物总共检测到147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基因位点变化范围为3~8个,平均为4.59个;每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幅度为0.546 4~0.862 4,平均为0.732 6;39份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幅度为0.156 2~0.843 7,平均值为0.517 7.按UPGMA聚类方法,39份自交系可以划分为6大类型,与已知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初步划分了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78.
对24份玉米材料的萌芽期、苗期进行耐盐性鉴定,考察被试材料的发芽率、苗情、出苗天数、株高、鲜(干)质量、含水量、种子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苗情与种子活力无相关性,与其他指标均达显著水平。以苗情分级与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定,鉴定出了24份材料的耐盐性。运用聚类分析法,将24份材料的耐盐表型性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聚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的耐盐性相一致,其中高耐的占25.0%,盐敏感的占29.2%。运用40对SSR引物对2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4份材料的相似系数在0.71~0.91之间,共分成3大类,平均距离较近,表明这24份材料的遗传距离狭窄。结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与耐盐聚类结果,为优秀亲本的选择和优势组合的预测及耐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9.
绿豆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碱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以混合碱Na HCO3∶Na2CO3(摩尔比)为9∶1模拟典型东北地区碱胁迫环境,在萌发期以50 mmol L–1溶液处理34份绿豆品种资源,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每培养皿放30粒种子。培养第3天测定发芽势,第7天测定发芽率、下胚轴长、胚根长、下胚轴干重、胚根干重等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参试材料耐碱性综合评价,并进行因子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耐碱性排序表明,不同绿豆品种资源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聚类分析把参试材料按耐碱性强弱分为4大类,白绿11等9份材料为耐碱类型,公绿1号等19份材料为耐碱中间类型,吉绿3号等5份材料为碱敏感类型,潍绿7号为碱极敏感类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萌发指数、下胚轴干重、胚根长分别在萌发因子、生物量累积因子和伸长因子中的负荷量最大,可作为绿豆萌发期耐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80.
通过测定‘凤梨释迦’的单果重、果形相关因子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凤梨释迦’果实分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凤梨释迦’果实偏斜度变异系数最大,大果面厚变异系数最小;各果形指标间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密切,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偏斜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凤梨释迦’果实分级标准决定因子应以代表果实大小的单果重等指标为主,以代表果实形态的果形指数和代表偏斜度的偏斜指数为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