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7篇 | |
综合类 | 107篇 |
农作物 | 12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冼世庆;王祥;林思诚;陈刘生;李琨渊;冼子耀 《中国森林病虫》2021,40(6):24-28
为开发利用粤西地区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林重要害虫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的寄生性天敌,林间踏查采集黄野螟卵块,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在广东茂名雷垌村沉香树上黄野螟的卵块中,首次获得了一种寄生蜂,经形态鉴定为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并报道该蜂对黄野螟卵块的寄生特点。该发现为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天敌资源,具有重要生产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82.
螟黄赤眼蜂对几种棉田常用农药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发育至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期时,用几种棉田常用农药进行处理,然后转入干净试管中继续发育,观察记载各处理赤眼蜂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螟黄赤眼蜂的成蜂期,除Bt乳剂外,对其他所有供试农药均非常敏感,在最低浓度级别中也很少存活,并丧失产卵寄生能力;从卵到蛹4个虫期在所有供试药剂的一级处理中均能存活,各虫期的抗(耐)药性 相似文献
283.
寄主卵壳厚度对拟澳洲赤眼蜂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比较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在不同卵壳厚度的寄主卵一米蛾卵,小菜蛾卵和柞蚕卵上的产卵时间(完成一次产卵动作所需的时间,从开始穿刺到拔出产卵管止)寿命,产卵历期和产卵量,表明寄主卵壳厚度对它们有较大的影响。在卵壳较薄的米蛾卵,产卵时间为1分6秒,雌蜂平均寿命为12.55天,产卵有效历期为10.64天,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为146.64粒,在小菜蛾卵上雌蜂平均为 相似文献
284.
1993年5-6月,在山东高密进行的苹果园顶梢卷叶蛾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越冬的代幼虫、蛹、虫苞及总虫数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型分布。最适合用量大或然估值法求k计算出的负二项分布,不符合Poisson分布。 相似文献
285.
乌兹别克斯坦赤眼蜂、茧蜂人工繁殖及应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和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在该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长期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十分重视保护和研究利用棉田自然天敌。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乌兹别克斯坦已开发出一整套先进、成熟的赤眼蜂、茧蜂等主要棉田天敌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棉田棉铃虫防治上,形成了以释放赤眼蜂和茧蜂等人工繁殖优势种天敌为核心的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较为科学、完善的人工繁殖天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网络,为人工繁殖天敌技术和产品在乌兹别克斯坦各棉区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86.
人造寄主卵生产赤眼蜂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在研制成功GD-5型全自动控制生产人造寄主卵卡机及配套机械的基础上,大量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内容、所需设备工具和做法,以及各工序的产品质量、产品标准化的检验方法。该工序经四年已生产中10万张以上的人造卵卡,并繁殖出赤眼蜂在801ha蔗田面积上释放。验证了田间效果,证明工艺流程及质量是符合标准的。 相似文献
287.
288.
不同寄主卵繁育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寄生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89.
本文首次报导用人工饲料离体培养 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成虫。饲料组成为柞蚕蛹血淋巴或柞蚕蛹整体匀浆液、蛋黄和牛奶。用此饲料作卵浆制成的人工卵,按1粒卵接6头蜂的比例接蜂,寄生率达90%以上。每一被寄生后出蜂的卵可得成蜂34—37头,其中雌性90%、展翅率95%,出蜂卵率56—63%。文中还讨论了赤眼蜂在人工卵内数最少不能化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0.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小褐舟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是杨小褐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1999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褐舟蛾产后1~2d内的卵均能寄生。林间放蜂结果表明,对照区寄生率为8.7%,放蜂区0.3百万、0.45百万、0.75百万、1.05百万、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