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59篇
综合类   48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is study reports a strain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CCTCC-SBW0162 with potential to enhance biocontrol activity against gray mold pathogen, Botrytis cinerea, and with a pivotal role in tomato (Solanum esculentum) plant growth enhancement. A total of 254 Trichoderma isolates were screened by in vitro antagonistic assay. Of these, 10 were selected for greenhouse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ir greater inhibition of B. cinerea. The in vitro antagonistic assay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 harzianum CCTCC-SBW0162 gave 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90.6%) and disease reduction (80.7%). Also,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CTCC-SBW0162 against B. cinerea, molecular dock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CTCC-SBW0162-derived metabolites, and pathogencity and virulence related proteins of B. cinerea. The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arzianopyridone, harzianolide and anthraquinone C derived from CCTCC-SBW0162 could synergistically improv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B. cinerea through the inhibition/modification of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related proteins. However, this computerized modeling work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y in the laboratory to confirm the effect T. harzianum-derived metabolites against the proteins of B. cinerea and thei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对木霉菌T30野生株和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DNA整合技术(REMI)构建的突变株进行降解敌敌畏能力和最佳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株和几个REMI突变株均能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但以突变株TK-3降解活性最高,其降解效率达98%。TK-3突变株降解有机磷农药效率取决于葡萄糖剂量、敌敌畏初始浓度、初始pH等。突变株降解敌敌畏的葡萄糖最佳浓度为1 000 μg/mL,最适pH为7.0,敌敌畏浓度500 μg/mL。敌敌畏浓度超过1 000 μg/mL则会抑制木霉菌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3.
94.
哈茨木霉菌对小麦秸秆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能力,降解秸秆,有利于还田,减少生物质能源的浪费。通过连续多次提取木霉菌,以秸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木霉菌对秸秆降解能力。以秸秆失重率,秸秆中N、P、K中含量变化为指标,通过多次提取木霉菌,提高了其降解秸秆能力,提取到第4 次时,木霉对秸秆的降解率为最高,当提取到第5次时秸秆降解率略有下降,到第6次时下降最为明显。多次提取木霉菌,可能提高木霉菌降解秸秆的能力,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以4次为宜。  相似文献   
95.
多菌灵是植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化学杀菌剂,野生型哈茨木霉对多菌灵比较敏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哈茨木霉菌应用于实践,本试验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实现哈茨木霉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改良。试验共获得315株正向突变菌株,其中hcb-35菌株抗性能力较强。利用毒力测定方法检测了多菌灵对hcb-35有效抑菌中浓度,及hcb-35对多菌灵的抗药遗传稳定性;并利用对峙试验及显微观察检测其抑菌能力。结果显示,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多菌灵对哈茨木霉突变株hcb-35菌株的有效抑菌中浓度提升285%;连续转接12代后,hcb-35菌株抗药性相对稳定且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表明应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遗传稳定的耐多菌灵突变株。  相似文献   
96.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碳是加快驱动氮循环的最主要物质之一,协助降解养殖水环境中的有毒氮污染,是维护养殖水环境的重要物质。地球上分布最广、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是纤维素,而纤维素酶能降解纤维素的β-14-葡萄糖苷键以生成葡萄糖或其他可溶性糖,可以作为水产养殖所用的有机碳。研究表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所分泌的纤维素酶具有产酶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纤维素酶。文章综述了里氏木霉所产纤维素酶的结构、组分及酶活机制,介绍了里氏木霉菌种人工选育及基因工程改造等研究,展望了纤维素酶在食品、纺织、饲料、农业等多种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木霉对多菌灵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田连生  陈菲 《土壤学报》2009,46(6):1127-1131
从耐药性木霉菌株的诱变选育过程中,得到一株能在含多菌灵2 000 mg L-1培养基上生长的变异菌株T32。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于25℃、200 rm in-1振荡培养5 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61.4%。在pH6.0、25℃、5%接种量和加入0.5%酵母粉为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株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甲基布托津和三唑酮这5种常用化学农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1.4%、92.1%、55.3%、40.1%和86.5%。对原土壤、自然风干土壤和高温烘干土壤中的多菌灵进行室内降解实验,在25~28℃、5%接种量、含水量维持15%的条件下处理10 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8.6%、75.3%和70.5%。  相似文献   
98.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 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黄绿木霉菌发酵过程中,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杨树烂皮病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发酵3~4 d的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原菌菌丝体发生变化,细胞壁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9.
辽宁木霉菌物种多样性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段玉玺  吕国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193-4195,4198
初步报道从辽宁不同地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森林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共计12种,其中长孢木霉是中国新记录种,卷曲木霉和粗壮木霉为东北地区首次报道。从形态学上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探讨形态学特征在木霉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认为木霉菌的形态学分类鉴定仍是目前对木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有效方法。初步分析木霉菌在辽宁的自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山区木霉菌资源最丰富,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木霉菌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森林表层土壤中分布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0.
木霉对番茄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利民  郭立季  陆宁海  徐瑞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82-5482,5492
用不同浓度的木霉发酵液对番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在适量浓度下,可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鲜重,并能促进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