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59篇
综合类   48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2.
木霉菌Td系列菌株代谢产物的室内抑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摇床液体发酵、氯仿萃取木霉菌的代谢产物,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测定了3个木霉菌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番茄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立枯丝核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和花生网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个木霉菌株代谢产物对7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强度和抑菌谱存在一定的菌株特异性。木霉菌株Td1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最强,Td31的代谢产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强,而Td10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较强;3个木霉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花生网斑病菌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33.
几种拮抗菌对杨树烂皮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choderma3个菌株及Chaetomium sp.与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Trichoderma viride1,Trichoderma viride2,Trichoderma harzianum及Chaetomium sp.对杨树烂皮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1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74h时达到最高,抑制率可达到64.55%;其相对抑制效果也达到最大,为11.49;其它3个菌株的相对抑制效果在对峙培养74 h时也达到最大,介于1.77~4.15之间。  相似文献   
34.
香菇杂菌绿色木霉室内抑制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控制绿色木霉等杂菌的有效途径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种药用植物水煎剂 ,对香菇栽培中重要污染菌绿色木霉进行了室内抑制试验。绿色木霉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很敏感 ,在 0 5mg L的低浓度下仍能被抑制 ,而在该浓度下 ,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在被试验的 2 0余种药用植物中 ,有 6种药用植物对绿色木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黄檗水煎剂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木霉菌对抑制梨轮纹菌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轮纹病菌被木霉菌感染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终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上升。初步确定,梨轮纹病菌被木霉感染后,活性氧清除系统等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是最终导致菌体受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对番茄叶表分离到的几种真菌和木霉菌BTW41(T.atroviride)之间相互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木霉菌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能力,几种叶面真菌和木霉菌混合处理叶片试验中,黑曲霉菌混合木霉菌的处理会影响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使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量减少,而其它几种真菌未使木霉菌定殖量减少。  相似文献   
37.
培养基组成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源种类及比例、氮源种类及比例、碳氮比和添加物等对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里氏木霉以含纤维素质量比为4:6的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和微晶纤维素为碳源,含氮素质量比为5:2的硫酸铵-尿素为氮源,C/N为6,添加4g/L黄豆粉和10g/L麸皮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力在培养132 h达到最大,滤纸酶活...  相似文献   
38.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种植紫花苜蓿的同时,分别施加木霉菌剂、根瘤菌菌剂以及木霉与根瘤菌复合菌剂,并采用离心分级法将处理后土壤分为4个粒径团聚体,即细黏粒(0.1~1μm)、粗黏粒(1~5μm)、粉粒(5~50μm)以及细砂粒(50~250μm),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粒径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作用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优,其降解率达60%以上。不同粒径组分中PAHs含量的分布表现为细砂粒粉粒粗黏粒细黏粒,且PAHs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去除率差异性较大。低环(2、3环)PAHs在各粒径组分中去除率较低(20%以下),并在不同粒径组分间呈非均衡分配状态;4环PAHs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粉粒和细砂粒中,而5环PAH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细黏粒上。可见,PAHs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分布特征及降解效应为进一步阐明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摘要: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不带自身信号肽man1基因的cDNA片段。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an1,重组质粒SacⅠ线性化后用PEG(聚乙二醇)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man1基因已经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大量筛选,获得高效分泌表达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RMAN23。将此菌株在5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测定酶活最高达470IU /mL,同时对重组甘露聚糖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Some recalcitrant organic wastes, which contain a large proportion of lignin or cellulose, are not changed much by composting, and thu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ost as fertilizer is usua.lly low. In this study, incubation of unripe compost with ligno-cellulolytic microorganisms —Trichoderma viride orBacillus spp. — was investigated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humific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present, and improve ils quality as a soil amendment.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alyses together with humification indices and electrofocus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evolution of the humic substance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rocess. Plant growth effects exerted by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on lettuce plants growing on the previously incubated compost were affected by the length of incubation and by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High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better humification seem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for predictingA. chroococcum hebaviour in the rhiz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