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34篇
  343篇
综合类   72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287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为改善该区耕地集约利用方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及其12个盟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 ①从全区层面分析,1985—2018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耕地集约度由63.30增长至88.12,增幅高达39.21%,耕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②从空间层面分析,通过自然分界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巴彦淖尔市和呼伦贝尔盟为高度集约型(Ⅰ级),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较集约型(Ⅱ级),呼和浩特市为一般集约型(Ⅲ级),赤峰市、通辽市为较粗放型(Ⅳ级),乌兰察布市、包头市、乌海市为粗放型(Ⅴ级)。③从驱动因素分析,人均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用于农业支出以及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以及治理水土面积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负向驱动作用。[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未来应规范耕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协调产量与生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2.
王文川  薛沛  刘素华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2):243-248+264
为了研究河南省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slope趋势分析、典型地市分析、典型年份和月份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8年河南省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西部和南部植被覆盖改善十分明显,河南省北部和东部有轻微改善,而河南省中部植被覆盖有所退化;(2)河南省NDVI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从南北向来看,NDVI均值中部最低,南部最高,北部次之。从东西向来看,NDVI均值中部最低,东部最高,西部次之。河南省NDVI平均值在空间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3)河南省月尺度的NDVI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8月,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月。(4)居民用地的增加影响着河南省的植被覆盖状况,并且呈负影响;(5)河南省自从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耕地明显减少、林地增多。由此可以得出,1999—2018年河南省总体植被覆盖率改善,NDVI值增加。  相似文献   
73.
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黄土高原蒸散发变化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近20年黄土高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时空变化规律,明晰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作用。基于黄土高原295个气象站数据、PML_V2 ET产品及MOD13A1 EVI产品,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00—2018年黄土高原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了降雨、温度、日照时间、饱和水汽压差、植被和非植被下垫面等影响要素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土高原蒸散发年际变化率为4.47 mm/a,62.8%的区域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山西、青海、陕西省北部地区;不同土地覆盖ET为森林>农田>草地>灌木。(2)植被显著增加是黄土高原ET变化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最大(32.1%);不同气象要素对黄土高原ET相对贡献率大小为降雨(14.6%)>饱和水汽压差(13.2%)>温度(12.4%)>日照时数(10.0%);非植被下垫面变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对ET变化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3)气象要素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对林草覆被ET影响作用>农田覆被ET,而非植被下垫面要素对农田覆被ET的影响作用较大。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水资源消耗恢复和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4.
植物组织培养: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培养体系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能,例如园艺产业。组织培养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关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和表观遗传的改变。分子水平的改变主要包括基因突变、DNA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小RNA调节)。这些改变被认为能促进外植体对培养环境的适应并有益于随后的形态发生。目前,组培已在商业应用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概念、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选择、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3大难题(外植体的污染、褐变、试管苗的玻璃化)以及防止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植物离体快繁、无病毒苗木培育、培养细胞突变体、人工种子和离体培养期间分子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乌鲁木齐南山小渠子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南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展人类活动对市郊旅游胜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野外采样方法和改良的Ttdlgren分离法对该山区针叶林、山地草原、阔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耕地及居民点6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土壤螨类7135只,隶属蜱螨亚纲的4亚目57科87属,其中甲螨亚目5785只54属38科,占总采集量的81.08%:中气门亚目1077只19属14科,占总采集量的15.09%;前气门亚目270只4属4科,占总采集量的3.78%;无气门亚目3只1属1科,占总采集量的0.04%。其中,小奥甲螨属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量螨类的10.06%,盖头甲螨属和真前翼甲螨属为亚优势属,占总捕获量的12.27%。礼服甲螨属、滑缝甲螨属、珠足甲螨属、洼甲螨属和懒甲螨属等35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76.73%;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量的98.96%。广缝甲螨属、龙足甲螨属、卷甲螨属、沙足甲螨属和缰板鳃甲螨属等19属均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0.94%。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组成在不同生境、不同土层以及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的水平分布依次为针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草原〉山地耕地〉阔叶林〉居民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表层〉中层〉下层。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结论]该山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及时空分布动态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76.
以遥感技术对化德县七号乡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对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1995~2004年该乡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七号乡土地利用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居民、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很小;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特点是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在增加,耕地、农村居民点面积在减少,交通建设用地增加,而未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77.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78.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林资源动态变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1世纪以来3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对我国经济林面积总量、林种结构、品种结构、经济林经营集约化程度等4个方面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树种主产区分布、经济林地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我国经济林资源“总量变化趋于平稳、结构变化较为频繁、主产区分布基本定型、经营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集宁地区1971-2010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40a集宁地区增温显著,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超过全国以及内蒙古平均水平,且呈非对称性增温,表现在最低气温增温早、速率大,突变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通过小波系数实部分析,集宁地区的近40a平均气温以及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均以准10a周期震荡为主。  相似文献   
80.
利用华北平原5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华北平原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对1980s而言,1990s开花期普遍提前2~5 d,成熟期提前1~6 d左右,2000s开花期则一般提前3~9 d,成熟期提前1~7 d左右。因此,随着年代推进,华北平原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趋势在进一步加剧。相对1980s而言,1990s生育期等值线普遍北移,而2000s等值线进一步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研究发现,3—5月月平均气温升高是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