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潜在控制能力,在温度19~31℃、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应用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64、1.50、0.77和1.09。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对猎物幼螨和雌成螨的控制能力最强;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对侧多食跗线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攻击系数分别为0.45、0.97、0.79和0.82;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7.10粒、71.94、32.79和35.21头。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增加,捕食作用率下降,28℃时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345P~(-0.6278)。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有很好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24.
通过释放商业化生产的胡瓜新小绥螨和喷施化学农药2种方法防治温室茄子、黄瓜和豆角上的烟粉虱,比较2种防治方法对烟粉虱垂直分布规律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防棚烟粉虱大多数聚集在茄株中下部,生防棚的烟粉虱则均匀地分散分布在茄株上。化学防治仅能防治茄株上部烟粉虱的成虫和若虫,而释放到大棚茄子上的胡瓜新小绥螨却能够捕食茄株上、中、下部处于各个虫态的烟粉虱。胡瓜新小绥螨对茄株下部的烟粉虱成虫数量的控制,显著超过化学防治的水平,证明使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害虫显著优于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5.
植绥螨是叶螨、蓟马、粉虱等小型害虫(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当前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本文记录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发现植绥螨4属5种,分别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毛里横绥螨(Transius morii Ehara),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 Liang et Ke),苏氏副绥伦螨(Paraseiulus soleiger Ribaga)及银川盲走螨(Typhlodromus yinchuanensis Liang et Hu),其中有益真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为本地区的优势种,为本地植绥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巴氏新小绥螨捕食南方根结线虫时的发育和繁殖情况,观察了其捕食行为,并测定了其对几种线虫的捕食量。该螨对线虫的捕食行为可分为猎物的寻找、固定、捕食、清理和静息等步骤,对水稻干尖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Mi-J2)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对虫体较大和活动性较强的腐烂茎线虫和自由生活的小杆线虫的捕食量;每头雌螨日捕食Mi-J2不少于25条。以Mi-J2为食的巴氏新小绥螨能发育完成生活史,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其卵期、幼螨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产卵期、雌螨寿命、平均每头雌螨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1.1d、0.71d、2.06d、1.98d、22-31d、35.13d、41.08粒和1.85粒,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大于以腐食酪螨为食的巴氏新小绥螨,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倍增时间均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27.
巴氏钝绥螨对芦笋上烟蓟马捕食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芦笋上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 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烟蓟马1龄若虫的日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和猎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猎物密度为3~24头.皿-1范围内,15、20、25、30、35℃下日均捕食量分别为2.00~3.75、2.67~4.75、2.75~5.25、3.00~11.50、3.00~18.33头。5种温度下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处于产卵期的雌成螨捕食能力最强,产卵期雌成螨、第2若螨、第1若螨、雄成螨和产卵结束后的雌成螨的日捕食量分别为3.00~16.00、1.74~12.92、1.75~6.93、2.60~6.25、2.75~5.00头。巴氏钝绥螨个体间存在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和捕食率均随捕食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蓟马数按比例随捕食螨数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的干扰反应模型分别为E=0.5316P-1.1177、E=0.1550P-0.3614。  相似文献   
28.
4种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成螨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针对目标害虫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对天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成螨的毒力测定、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毒死蜱Chlorphifos、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对胡瓜钝绥螨都具有极强的毒性,可造成毁灭性杀伤,苏云金杆菌Bt对胡瓜钝绥螨影响极小,无明显毒性。玻片浸渍法测定的不同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Chlorphifos(乐斯本)>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苏云金杆菌Bt。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Wainstein)的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选取双尾新小绥螨成螨于9℃和12℃下分别冷藏7、14、21、28和35 d,测定不同冷藏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冷藏后,除9℃冷藏21 d处理外,其他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以及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12℃冷藏21 d的攻击系数最高,为3.18,12℃冷藏28 d的处理时间最长,为0.14 d;当冷藏时间相同时,双尾新小绥螨于9℃冷藏后的攻击系数与12℃冷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冷藏21 d和28 d后,9℃冷藏的处理时间显著短于12℃的处理时间;双尾新小绥螨冷藏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温度,雌成螨产卵前期延长,最长为3.06 d,显著长于对照;雌成螨的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最长,为14.10 d,总产卵量最高,为18.98粒,均显著低于对照;当冷藏温度相同,不同冷藏时间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冷藏时间相同时,12℃冷藏处理的雌成螨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高于9℃冷藏处理。综上,双尾新小绥螨于12℃和9℃中冷藏0~35 d后均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无影响,而12℃冷藏不同时间后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繁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双尾新小绥螨于12℃冷藏0~35 d。  相似文献   
30.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也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固存场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分形特征及其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双季稻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为平台(1986—2013),运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析对照(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4种处理影响下耕作层(0—20 cm)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其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除粒径>5 mm的土壤团聚体外,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均随团聚体粒径减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特征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一致。长期不同施肥对2—5 mm和0.5—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中上述两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35.5%—64.5%和6.2%—14.7%。施肥后团聚体的WR0.25、MWD、GMD分别增加8.6%—12.5%、7.1%—15.1%、13.7%—28.4%,而D值降低2.3%—3.5%,说明长期施肥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团聚体结构。单施氮磷钾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P<0.05),并始终表现出HOM强于LOM、LOM强于NPK的处理效应,与对照相比,HOM处理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2.1%—36.6%。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不同处理间>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量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表现出HOM(83.5%)>LOM(81.6%)>NPK(79.2%)>CK(69.9%)的顺序。施肥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5 mm、2—5 mm、0.5—2 mm三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且主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2—5 mm和0.5—2 mm两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率。>0.5 mm的各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施肥后土壤新增有机碳主要向>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中富集。【结论】长期实行NPK平衡施肥及与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积累,与单施氮磷钾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有机肥特别是高量有机肥与化学氮磷钾肥配施更有利于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形成和固碳能力的增强,是更优的稻田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