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41.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ethods of pest risk analysis and urban forestry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in Beijing for three primary non-indigenous pests was proposed. This system was used to analyze three major non-indigenous species, Dendroctonus valens, Hyphantria cunea, and Apriona swainson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s of these three pests in the Beijing area were 2.46, 2.30, and 2.02, which were all highly risky. Based on the result and extensive risk communic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Beijing Forest Protection Station, the authors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the three pests into Beijing.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5, 27(2): 81–87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7(2): 81–87]  相似文献   
42.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许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ary)这种世界性检疫害虫效果更为显著。本实验利用三刀法和接种法通过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结果显示,三刀法对于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非常有效的,达到95%的寄生率。我们观察和描述了白蛾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并且发现了更多的寄主。三刀法作为饲养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种新技术已经被推广和应用。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43.
秦皇岛市美国白蛾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秀荣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3):30-31,34
通过对美国白蛾各个发育期的天敌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除了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大刀螳螂等外,幼虫期有2种寄生性天敌、蛹期有12种寄生性天敌,这为保护和利用天敌、有效控制美国白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
27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强  周超  王伟  慕卫  胡延萍 《林业科学》2012,48(4):167-17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始发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Liuetal.,2006),为害行道树、花卉、果树和大田作物等。1979年中朝边境首次发现后,由北向南逐年扩展,京、津、辽、冀、鲁均有暴发历史(魏晓棠等,2006)。由于成虫具有较强飞行扩散能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多年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试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总结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从繁育基地选址、规划设计,到繁育架与繁育箱的定做标准,以及繁育阶段的蜂种培养、摆蛹、接种、封箱、挑烂、计数、装箱等技术要点。为使室内大规模繁育与林内释放有机结合,提高生物防控效率,通过在发生美国白蛾林地内释放周氏啮小蜂,分别选择不同密度、次数、年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二代美国白蛾5龄以后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9:00-11:00时间段释放效果较好,释放次数为每年4次,释放数量以每次225个/hm2寄生良好的周氏啮小蜂茧较为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6.
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协同作用,采用Bt预处理及直接混用2种方式施药,室内饲毒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2龄幼虫的活性,同时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Bt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虫先用每mL含1×106个孢子的Bt S19菌悬液预处理,1 d后再用系列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其48 h的LC50值为0.76 mg/L,而未经预处理,仅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48 h的LC50值为1.28 mg/L;2种处理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对试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9.2 h和34.7 h,两者间增效作用明显。对于直接混用,采用1×106个/mL的Bt S19与6 mg /L的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处理,增效作用明显,72 h的共毒系数为122.5,此后再增加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则表现出轻微的拮抗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可使Bt生长对数期延迟,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可影响Bt芽孢萌发,使菌体增殖延迟。研究表明,先用Bt预处理后再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效果优于二者直接混用。  相似文献   
47.
采用仿生合成法制备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9Z,12Z)-十八碳二烯醛和(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其结构均经IR、1H NMR、GC-MS波谱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8.
利用家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利用家蚕蛹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可行性。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家蚕蛹上的发育历期,子代蜂的寿命及飞行能力,认为繁蜂的最佳蜂蛹比为15~20〖DK1〗∶1; 4次接蜂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可以利用家蚕蛹连续繁殖,单蛹出蜂量及单雌产卵量均较高;利用家蚕蛹繁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国槐尺蛾蛹寄生率为76.7%,表明利用家蚕蛹繁殖的子代蜂对其他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49.
1999年 5月在辽宁省黑山县南湖公园发现美国白蛾 ,翌年严重危害园内行道树。及时喷洒2 5%灭幼脲 号悬浮液及人工捕捉两种方法相结合 ,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mea(Drury)在秦皇岛市1年发生2~3代,其幼虫为害百余种植物的叶片,以蛹的枯枝落叶下、建筑物缝隙、树皮裂缝、土石块下等处越冬,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特点。通过10a的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如人工、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