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篇
农学   34篇
  7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猞猁血液蛋白质和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4只猞猁的4种血液蛋白质表型以及4种血清酶和5种红细胞酶的同工酶酶谱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被检猞猁的血红蛋白(HB),亲血色蛋白(Hp),后白蛋白(Pa)和运铁蛋白(TF)分别显现单一的HB FS,Hp 1-1,Pa FS和TF AA型;(2)在红细胞中,淀粉酶(AMY)和酯酶(ES)不显现酶活性区带,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呈现单一的同工酶酶谱,超  相似文献   
262.
柞蚕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调查了柞蚕酯酶同工酶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变化:柞蚕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龄盛食期酶带数目多且活性强,其表达与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关;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在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活性较强,并且种类较多,酶活性的高低与组织的功能关系密切;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但在迁移率0.65处各品种均有1条共有谱带。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33个柞蚕品种可分为4个大的类群,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母系亲本在柞蚕杂交分离育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杂交育种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一些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63.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264.
三种赤眼蜂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共11个群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的酯酶共显示9条电泳酶带,松毛虫赤眼蜂有5条带,螟黄赤眼蜂有6~8条带,广赤眼蜂有6~7条带。从酯酶电泳酶谱上可以将这3种赤眼蜂区分开。同时广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各群体间也有一些差异,可作为赤眼蜂种间或种内群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65.
Summary Leaf explants of 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 were compared in cultures supplemented with hormones or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faeces of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of various molecular complexity and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umic substances (F1, F2, and 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mg C l-1 produced greater leaf explants than those grown in the control. Furthermore, humic fractions like gibberellic alone induced a rhizogenic activity in leaf explants.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peroxidase activity induced in 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 by humic matter (F2, F2, and T). In addition, the Nicotiana sp. tissue treated with humic fractions revealed, in the esterase enzyme pattern, the appearance of the 2a band, which was attributable to indoleacetic acid, since its profile wa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issues treated with indoleacetic acid. These differences demonstrate that humic substances exhibited a hormone-like behaviour, but no evid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us substances was found.  相似文献   
266.
根据已报道其它种类昆虫的酯酶基因设计1对兼并引物,首次从二化螟cDNA中克隆到5个酯酶基因片断,分别命名为:CS_est1、CS_est2、CS_est3、CS_est4、CS_est5,进一步在基因3′端设计接头引物得到CS_est1、CS_est2、CS_est3、CS_est5的3′端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几个酯酶氨基酸序列具备酯酶家族的特征性氨基酸,与其它昆虫的酯酶同源性较高,为二化螟酯酶基因。其中包括形成催化三联体的3个氨基酸残基Ser、G lu、H is;酶的核心轴为FGESAG。各基因在Gene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DQ401086、DQ401087、DQ401088、DQ401089、DQ401090。  相似文献   
267.
对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 beticola Sacc)9个不同地区菌种进行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1.供试菌种Est同工酶谱同属一个类型,E_2、E_3、E_5为共有酶带;2.ESt同工酶总活力值与病菌致病力无关,E_5酶带活力与致病力有关,二者有负相关趋势。所以,E_5酶带活力可以作为估计不同地区C.beticola Sacc.致病力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8.
王翠艳  何莉莉  王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11-611,614
对香菇品种酯酶同工酶21个凝胶浓度处理组合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浓缩胶浓度对酶谱没有影响,但根据试验操作的难易,4%的凝胶浓度是最佳选择;分离胶浓度不同,酶谱有差异,7.5%和8.0%的凝胶浓度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69.
周艳利  李建科  温艳霞 《大豆科学》2007,26(6):935-938,942
以大豆种子为原料探索农药残留检测用酯酶的新酶原.采用差素离心、硫酸铵盐析、DEAE-3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大豆酯酶进行了纯化分离,并研究了纯化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最终得到3种电泳纯的大豆酯酶,记为E1,E2和E3.但3种大豆酯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不同,E1对农药没有敏感性,E2的敏感性比E3好.因此,大豆酯酶E2可作为农药残留检测的新酶原.  相似文献   
270.
麦麸酯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更好地将麦麸酯酶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透析、SephadexG-200凝胶层析、超滤浓缩等方法对麦麸中提取的酯酶粗液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麦麸酯酶比活力为289.14U·mg~(-1),回收率为47.7%,纯化倍数为16.17。麦麸酯酶的分子量约为26.0kDa,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24nm和280nm,最适反应温度为30℃,稳定范围为25~40℃;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为4.0~8.0。Cu~(2+)、Mg~(2+)、Ca~(2+)、Al~(3+)、柠檬酸钠、四硼酸钠均对麦麸酯酶有抑制作用,而Fe~(2+)、Mn~(2+)、柠檬酸、硫酸铝钾对该酶有促进作用;以α-乙酸萘酯为底物的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值分别为0.85mg·mL~(-1)和0.93mg·mL~(-1)·min~(-1)。4℃时,麦麸酯酶半衰期为10.4d,而25℃时,酯酶半衰期为8.6d。本研究结果对麦麸酯酶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