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对以不同成品醋、酒为原料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进行配方筛选,研究其对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表明,以陈醋配制的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最佳,以米醋配制的诱剂效果次之,两者之间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明显;以云南小曲型白酒配制的诱剂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最佳,以高粱酒配制的诱剂效果次之,但前者对铃木氏果蝇的诱捕效果远优于后者;以不同种类成品醋、酒配制的糖醋酒液诱剂诱捕到的铃木氏果蝇雄虫数量远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Cry1Ab蛋白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了果蝇体内的Cry1Ab蛋白含量,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前10天内Cry1Ab蛋白在果蝇体内不断累积,果蝇体内的AChE、SOD和GSH-Px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抑制,SOD和GSH-Px酶活性的抑制程度随其体内毒蛋白含量的增高而降低,AChE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则随之而升高;但10天后果蝇体内Cry1Ab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其体内3种酶的活性均随体内毒蛋白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该研究表明Cry1Ab蛋白在果蝇体内具有富集效应,并且其体内Cry1Ab蛋白含量对其体内SOD、GSH-Px、AChE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在室内对危害葡萄的黑腹果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观察。结果表明,黑腹果蝇在25℃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08±0.19),(4.39±0.43),(3.9±0.25)d。成虫交尾时间集中在21:30-23:00,持续5-20 min,交尾后具有梳理行为。并常将卵产在果肉边缘的坡面上,每次产2-8粒。幼虫喜在葡萄梗、器皿壁等较硬场所化蛹。羽化时间集中在4:30-7:30。成虫对不同水果的嗜好强弱程度是依次是葡萄、苹果、香蕉、桃、梨;而对巨峰、马奶、无核白、红提等葡萄品种的嗜好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葡萄损伤时间影响其嗜好程度,对损伤3 d和4 d的葡萄嗜好程度显著高于损伤2 d的葡萄,也都极显著高于损伤1 d的(P〈0.01)。幼虫对葡萄和香蕉嗜好程度显著高于梨、桃和苹果(P〈0.05);对红提的嗜好程度显著大于巨峰、马奶、无核白品种。  相似文献   
56.
为深入了解黑腹果蝇CG42741基因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利用半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RT-PCR结果显示黒腹果蝇CG42741基因在胚胎期、幼虫期和蛹期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比较低,只是在蛹期表达量相对升高。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果蝇中CG4274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结果显示,CG4274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其羧基末端含有3个串联的C2H2类型的锌指结构;它属于KLF家族蛋白,是一个转录调控因子,能够与富含GC的基因组序列特异结合,其功能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7.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p45基因编码跨膜蛋白TM,该蛋白在介导病毒与靶细胞之间的融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gpl20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外膜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果蝇细胞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gp45及gp120,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gp45可成功表达,而gp120却不能表达。在真核表达系统中,gp120成功表达,而gp45却未能表达。通过对这两种系统表达情况效果的比较,发现gp45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有利,而gp120在真核系统中表达有优势,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指导我们根据特定的基因选用适当的表达系统,以便纯化所需的目的蛋白,同时也为深入研究HIV的包膜蛋白的生物学结构特性及推动相关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Examination of agonist interactions of imidacloprid on recombinant chicken α4β2 and Drosophila SAD/Chicken β2 hybrid receptors, expressed in Xenopus oocytes by nuclear injection of the cDNAs, indicates that imidacloprid is a partial agonist. Replacement of the α4 subunit for the Drosophila SAD subunit lowered the imidacloprid EC50 37-fold, whereas EC50s for other agonists increased 4-50 fold, suggesting that the α subuni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affinity of insect nicotonic receptors for imidacloprid.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suzukii的毒性机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氟铃脲、虱螨脲对2种果蝇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其在亚致死浓度LC_(10)、LC_(20)下对2种果蝇体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氟铃脲和虱螨脲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2种果蝇的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氟铃脲处理可使2种果蝇的死亡率最高达到83.33%,明显高于虱螨脲处理后黑腹果蝇(65.00%)和斑翅果蝇(66.66%)的死亡率。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0)的虱螨脲处理果蝇2龄幼虫24 h后,黑腹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斑翅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另外,亚致死浓度的氟铃脲可明显抑制黑腹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表明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果蝇有较强的毒力,氟铃脲的毒力高于虱螨脲,且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与氟铃脲和虱螨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普及大大丰富了人们对RNA病毒多样性的认识,但对这些新发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却所知甚少。本文围绕RNA病毒中一类重要的负单链RNA病毒--弹状病毒与其昆虫寄主互作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已发现的弹状病毒及其昆虫寄主类型,共有20个属144种弹状病毒可以感染14个属的昆虫;根据已有的系统进化研究对弹状病毒的寄主起源进行推测;并以感染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sigma病毒(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igma virus,DMelSV)为主要对象,就弹状病毒引起的CO2麻痹致死症状以及昆虫寄主对其的免疫反应研究进行总结,而在对黑腹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很多非经典免疫通路中的新抗病毒基因,暗示存在新的抗病毒免疫通路;通过飞虱、叶蝉与其传播的植物弹状病毒以及长须罗蛉Lutzomyia longipalpis与其传播的脊椎动物病毒的互作研究,发现Toll、IMD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及小RNA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路等可能与昆虫对弹状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昆虫是弹状病毒主要的寄主和媒介,也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主,因此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昆虫寄主与弹状病毒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病毒致病和传播机制以及昆虫抗病毒免疫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