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4篇
  8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61.
大草蛉在我国分布广泛,能捕食多种农作物害虫。本试验首先研究了大草蛉一龄幼虫对桃蚜、大草蛉二龄幼虫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三个反应的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4.93、303.03和151.51(头),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7428、0.8654和0.6644。大草蛉一龄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捕食作用率(E)依次为0.2025、0.1185、0.0866、0.0694和0.0584;对桃蚜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5P-0.7727。在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混合种群中,大草蛉二龄幼虫对桃蚜的选择效应大于夹竹桃蚜。  相似文献   
62.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蚜害时不同品种同一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蚜害诱导后,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抗蚜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诱导抗蚜性的强弱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3.
64.
不同氮水平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氮水平处理,研究瓜蚜Aphis gossypii生殖力、黄瓜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施肥水平与蚜虫繁殖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氮水平(210、280mg/L)处理瓜蚜生殖力明显高于低氮水平(70、140mg/L)处理,其中140 mg/L氮水平处理,蚜虫的内禀增长率、单雌平均每日产仔量、净增值率等最低,种群数量增加量最小;不同氮水平处理黄瓜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变化,随着氮水平增加,16种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蚜虫内禀增长率与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增加量和对照增加量的比值呈现正相关,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呈负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通过改变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影响蚜虫的繁殖和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65.
基于统计分辨模型的害虫种群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健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82+184
应用统计分辨原理,对临沂市1995—2007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建立了统计分辨数学模型,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报验证,其总拟合率92.31%,将2008年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其预报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66.
以蔗糖为原料,减压酯交换法合成辛酸蔗糖酯。大豆蚜虫室内防治试验表明,在施药5 d后,4、8mg/mL两个浓度处理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就达到80%左右,效果较好。烟粉虱大田防治试验表明,辛酸蔗糖酯对烟粉虱卵、低龄若虫、伪蛹及成虫防效优异,对成虫击倒速度快,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由于合成辛酸蔗糖酯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且对人畜无害,原料来源丰富,成本合理,附加值较大,环境友善,可发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感蚜期四种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网棚隔离和大田种植条件下3种玉米自交系感蚜期叶片和雄穗内PPO、POD、PAL、ASA-POD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感蚜后3种感性材料PPO、POD活性在不同时期的叶片和雄穗内都明显增高;PAL活性在不同时期的叶片和衰落期、消亡期的雄穗内有所升高;ASA-POD活性在不同时期雄穗内有所增高。3种感性材料隔离状态和自然感蚜状态下"9401"叶片PPO活性在衰落期和消亡期最低,PAL活性在盛蚜期和衰落期均最低,表现为随抗性降低而降低;"9401"雄穗POD活性在衰落期和盛蚜期最高,ASA-POD活性在盛蚜期最高,表现为随抗性降低而增高。  相似文献   
68.
高巧种衣剂包衣对棉种发芽及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巧60%悬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了高巧包衣对棉种出苗以及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巧60%悬浮种衣剂包衣对棉种出苗无明显影响,对防治棉花春蚜有较好效果和较长的特效期。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The use of one source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ity, leading to widespread uniformity of maize, coupl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 new virulent race of Helminthosporium maydis made the 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 epidemic possible. The weather during 1970 was very suitable for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and thus the epidemic occurred. The possible role of cytoplasmic DNA, carried most probably by the mitochondria, in the susceptibility or resistance of various maize lines i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r susceptibility is considered. The effects of the pathotoxin, produced by H. maydis, its uses as an experimental tool in research, and its potential uses i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0.
Armyworm Control     
Abstract

An account is given of the African armyworm, Spodoptera exempta (Walk.), as a noctuid pest of agriculture, and of the recent research into its biology and control in East Africa. Salient features in its biology and zoogeography are discuss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way in which they determine control methods and strategy.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forecasting of outbreaks. Comparative reference is made to forecast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as practise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with different ins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