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4篇
  8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择7个不同甜瓜品种,综合比较了瓜蚜对不同品种室内离体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在室外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发现,瓜蚜对IVF437和羊角蜜的叶碟选择性比其他品种低,叶碟选择2 h后羊角蜜和IVF437上的瓜蚜数量为2~3头,选择率为5.54%~7.38%;培养12 h后,羊角蜜和IVF437上的若蚜分别为5.50头和14.00头。且瓜蚜在这2个品种上的种群增长速度也较慢,研究结果为田间甜瓜品种的选择种植及进一步选育抗蚜品种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
应用模糊优选技术预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1982~1994年对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应用模糊优选技术,建立了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的模糊优选预报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达100%。将199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43.
在防治棉蚜的田间小区试验中,保苗剂9号和1号处理棉种(药剂∶种子=1∶50,下同)防治效果最好,维持89.1%以上的防效达30d;其次为保苗剂8号,30d平均防效为77.9%;保苗剂2号对棉蚜无效。4种保苗剂处理棉种对棉花安全,其出苗率和保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温室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包衣棉种出苗率和保苗效果的影响很大。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湿度在19.84%~19.96%时的出苗率远远低于对照;平均温度为13.3℃,土壤湿度为27.56%时,经种衣剂24号处理的棉种的出苗率、保苗效果最好;土壤湿度为24.65%时,保苗剂9号处理的出苗率保苗效果较好。平均温度为21.2℃,土壤湿度为22.75%时,种衣剂24号和保苗剂9号处理的出苗率较高,保苗效果是对照的1.06~1.16倍。另外,还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来评价持效期较长的保苗剂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44.
植物凝集素对蚜虫的抗生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凝集素在植物的防御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全纯营养液人工饲养技术对4种植物凝集素的抗蚜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天南星凝集素(AMA)在低浓度(10g/L)时即对棉蚜有明显的致死性和降低生殖、抑制发育进程的作用。而棉花凝集素(GHA)和蓖麻凝集素(RCA)在较高浓度(20g/L)下才显示抗蚜效应。伴刀豆凝集素(ConA)对棉蚜抗生作用不明显。这为进一步分离具有高效杀蚜活性的凝集素基因并应用于抗虫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广州地区九种花卉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地区采集月季、杜鹃、卡特利利亚兰、康乃馨、蒲包花、长春花、一品红、百合和绿巨人共9种花卉疫病标本,根据病原菌性和无性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温度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它们分别鉴定为:Phytophthora citricola Sawada(为害月季)、P.citrophthora(R.E.Smith&E.H.Smith)Leonian(为害杜鹃)、P.palrnivora(But  相似文献   
46.
A strain (R) of Aphis gossypii from Southern France was found to be resistant to several insecticides, particularly to pirimicarb, as compared to a susceptible strain (S). Resistance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biological tests, an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factor (1350) was for pirimicarb. Resistance was mainly restricted to anti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Use of synergists, DEF and PB, suggested that resistance mechanisms based on detoxification were involved to a minor extent, since a good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I50 values and ki values of AChE and in-vivo bioassay data. The two strains differed in esterase activity, with a 27·7-fold increase in the R strain. Resolution of esterases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 S and R strains, and two isozymes were less sensitive to pirimicarb in the S strain; however, no in-vitro degradation of [14C]pirimicarb was observ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in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was through a decrease i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arget, AChE, to the insecticides. © 1997 SCI.  相似文献   
47.
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的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所表现的抗蚜性与其植株形态有关。裸大豆2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20.00和32.87;有茸毛大豆3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17.78,23.44和13.50。24h连续观察异色瓢虫对大豆蚜的影响,在捕食者的数量和发育阶段相同的情况下,瓢虫幼虫捕食量在裸大豆植株上为6.5头/h,在有茸毛大豆上为3.6头/h。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温度变化对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 Goeze)]成虫捕食棉蚜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7、23、29和35℃四个处理温度下,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不同温度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5℃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的a/Th最大,捕食能力为17℃的2倍。【结论】温度对多异瓢虫的捕食量影响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9.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喻会平 #  王召  #  龙贵云  杨洪 《植物保护》2018,44(4):105-109
为探究取食不同猎物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桃蚜、豆蚜和豌豆修尾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豌豆修尾蚜的整个成虫前期历时最长,为20.20d,雌虫寿命最短,为51.70d,单雌产卵量最低,为704.00粒;而取食豆蚜的成虫前期历时最短,为17.89d,雌虫寿命最长,为69.87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 175.48粒;取食桃蚜的异色瓢虫各生物学参数与取食豆蚜的结果相类似。根据取食不同猎物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取食豌豆修尾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0.006、300.312和1.123;取食豆蚜和桃蚜的rm、R0和λ均高于取食豌豆修尾蚜的结果。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饲养情况,豆蚜可作为饲养异色瓢虫更适宜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