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87篇
  210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恶化的局面,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了调水。东、西居延海是黑河尾闾,调水以前均干涸多年。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干涸多年的黑河尾闾东、西居延海调水后水资源、植被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以来,东居延海分别于2002~2006年连续5年10次进水,总计入湖水量达到1.797 7亿m3,最大水面面积达35.7 km2;西居延海也在2003年进水,入湖水量达到0.272 3亿m3,东、西居延海总计入湖水量达到2.07亿m3。(2)调水前东居延海及四周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种类少,普遍生长不良,调水期末湖内及四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植物种类增加,生长较好,植被呈现向良性演替方向发展的趋势。(3)遥感调查表明,黑河下游东、西居延海调水后草地面积增加了15.35 km2,高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增加了5.9 km2,而中、低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减少了8.59 km2,戈壁滩、沙化面积减少了19.98 km2,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以上结果表明,调水5年多来东、西居延海生态环境正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2.
赵国柱 《甘肃农业》2003,(12):53-54
地处青藏、蒙新、黄土高原交错地带的黑河流域的生态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在,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仅关系着黑河流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也关系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黑河流域水资源量、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节水型社会、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与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3.
黑河流域是河西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流域上游是青海省祁连县和甘肃省肃南县的主要牧区,流域下游是甘肃张掖,酒泉地区部分乡镇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主要牧区。笔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近年来该流域上游地区开荒,毁林,毁草,下游地区迁入移民,盲目扩大耕地,加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沙漠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防治对策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护水源涵养基地;罅中游地区入口快速膨胀;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坚决罅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修建山区调蓄水库;广辟水源,从根本上解决黑河流域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对贵州六冲河下游苔藓植物标本430余号进行鉴定、分析,其共有38科,78属,132种和2变种。结合该地区地貌特点和植被类型,将六冲河下游苔藓植物划分为喀斯特灌木林苔藓植物、喀斯特森林苔藓植物、喀斯特草丛裸岩苔藓植物、喀斯特洞穴苔藓植物和喀斯特湿生苔藓植物5种主要生态分布类型。与本地区有联系的地理成分划分为五大类:泛北极成分、古热带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和其他成分,其中泛北极成分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5.
石羊河流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且日趋尖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性和自然界可提供的水资源量的有限性及流域没有系统的水量分配方案。本文以现状水资源配置为条件,通过对下游来水趋势进行分析,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李开月 《甘肃农业》2003,(12):55-5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 94次总理办公会议精神 ,配合实施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探索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水利建设和经济发展新模式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经济、体制、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北部、第五积温带南部是我省极具开发潜力的大豆种植新区.该区耕地面积大,开垦年限短、土壤肥沃,作物生育期间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适于大豆生长.而且由于该区化肥用量少、污染极轻,所以亦是绿色大豆生产基地.该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北丰3号等品种因熟期较早,丰产性较好,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但随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这些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性等已均感不够适应.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我所2001年选育出了黑河24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9.
对于降雨稀少的内陆干旱区,露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黑河中游的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于2008年6~9月利用人造面板法对露水进行了连续90d的观测,发现:①只有当露水收集板的温度低于露点时,露水才能生成;②观测期间河岸带共生成露水52次,总生成量为4.26 nn,绿洲内共生成34次,总生成量为1.52 mm,戈壁共生成...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小尺度生态监测与遥感数据分析获取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现状信息,集中对阿拉干断面设立的100hm2长期监测样方内的胡杨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该断面胡杨林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具有伴河生长的特性;随着离河距离的增加,胡杨株数呈递减趋势;大部分胡杨主要分布在离河道200m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