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627篇
基础科学   235篇
  565篇
综合类   3514篇
农作物   42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70篇
园艺   409篇
植物保护   3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2.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田间试验和对现有径流模型及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该模型以日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及耕作管理措施,模拟不同耕作管理体系下地表径流和田间水分平衡的变化。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主要对径流曲线数字(USDA—Curve Number)法进行了改进,在PERFEC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坡度和降雨强度两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残茬覆盖、耕作、坡度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考虑作物覆盖与残茬覆盖对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影响。通过田间径流试验和根层有效贮水量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3.
丘陵旱地冬小麦覆盖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2000年对丘陵旱地冬小麦进行了覆盖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有机肥和覆膜或盖草较不施和裸地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2%-1.05%和1.29%-4.11%;以有机肥16500kg/hm^2和33750kg/hm^2、尿素240kg/hm^2和360kg/hm^2、磷酸二铵371kg/hm^2和555kg/hm^2、硫酸钾149kg/hm^2和222kg/hm^2、覆膜或盖草为最佳组合,其经济效益达极显著水平,而覆膜与盖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为此认为,深耕结合施有机肥、适量化肥和盖草是丘陵旱地小麦保护增产的经济有效措施,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西宁地区旱地地膜玉米移栽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酒单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时期对西宁地区旱地地膜玉米存活率、生育期、植株长势和产量的影响。表明,在高海拔冷凉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结合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晚霜之后早移栽有利于玉米生育期延长、叶片数增加、叶面积扩大,有利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光热条件,增加干物质积累,并能延长灌浆期,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粒重,从而使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5.
蒸发水——西部开发的新水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西南地区农业开发的瓶颈,经过10年多的试验,调查和查阅资料,认为自然降水中60%被蒸发,它比流入到河流湖泊和地下的水资源总量大6倍,是西部开发的新水源,通过对农田自然降水去向进行试验观测和作物耗水量分析,提出了应用新的耕作技术开发农田蒸发水,它是解决农田干旱,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增产节支,维持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66.
施钾对旱地冬小麦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对豫褐土区旱地冬小麦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影响小麦各生育期的养分含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氮、磷含量略有下降,钾含量略有升高,在氮、磷、钾元素中磷含量较为稳定;施用钾肥在0-93kg/hm^2范围内,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养分吸收量及小麦产量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旱地果园咋深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地区春季土壤解冻后,常常会看到果农在果园大锨深翻,这种做法足不科学的。首先,这样做铲断了大量分布在表层30cm以内的毛细根,影响短枝和花芽的分化形成。其次,由于此时春早严重,深翻后的果园土壤裸露在阳光下,蒸发量加大,使果园更旱,加速根系的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园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8.
通过12a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条件、冬小麦—大豆轮作(或休闲)种植制度下,0~400cm土娄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氮的表观利用率特别低,仅0.51%,氮肥配施钾、磷肥,氮的表观利用率为25%~35%,氮磷钾平衡施肥及配施有机肥,氮的表观利用率达到50%;施N肥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移,旱地土娄土长期单施化学氮肥或氮钾、氮磷、氮磷钾肥使土壤NO-3-N大量积累和淋移;氮磷钾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能有效地缓解土壤对硝态氮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9.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0.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