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279篇
基础科学   1534篇
  696篇
综合类   14385篇
农作物   365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01篇
园艺   1872篇
植物保护   894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1507篇
  2013年   1663篇
  2012年   1840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1628篇
  2009年   1770篇
  2008年   1506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964篇
  2005年   907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娜 《杂粮作物》2004,24(3):162-163
普通透明地膜已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上普遍应用并明显地改变作物的生态环境,提高覆盖作物的产量和收益.但是透明地膜覆盖目前还存在着容易导致作物徒长、倒伏甚至早衰等现象,尤其是在杂草较多或覆膜质量不好时,膜下杂草丛生,形成"草棚",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从而大大降低其使用效果.为了防治草害,覆膜前使用除草剂,又宜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作物污染而恶化生态环境和降低作物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2.
江苏省滨海县三中港开发区农民采用春马铃薯、玉米、秋番茄、荠菜或白菜、菠菜一粮四菜间套复种,亩获纯利8000元。采用此模式,必须选择地势高燥,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近3年没有种植番茄的田块。马铃薯:播前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2吨、三元素复合肥100千克进行深耕细耙,选择东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川水地种植早熟马铃薯成为可能。但在生产上由于存在着技术不过关等诸多问题,致使产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我们开展了晋南早熟马铃薯二季  相似文献   
64.
1选种石家庄地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应选生育期在6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早大白、津引八号、鲁引一号等。2种薯贮存贮存时必须保证薯块完整、表皮干燥,掌握不受冻、不上热即可,适宜温度2℃~5℃。3催芽于播前25~30天左右出窖,剔除伤、病、烂薯块,畸形、表面粗糙老化及皮色  相似文献   
65.
马铃薯病毒性退化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病毒的侵入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有的植株生长衰退、植株变矮、叶面皱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嵌斑,甚至叶脉坏死,直至整个复叶脱落等。制造养分的器官被病毒干扰和破坏,植株生长失常,造成大幅度减产。这就是一般说的马铃薯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极其严重,常造成烂薯,使其失去商品价值.生产上主要采用百菌清、杀素矾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由于马铃薯晚疫病产生抗药性,亩用药量逐年加大,污染严重且防效不佳.作者应用MI百事达生物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最佳有效浓度和施用方法,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中国农业信息》2004,(12):19-19
为贯彻全省农业粮食工作会议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会议精神,省上决定实施“全省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全省科技增粮行动计划”项目确定重点扶持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大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度项目分布在全省12个市(州)、27个县(市、区),分综合增产技术集成推广类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类项目两大类,按照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的原则建设。综合增产技术集成推广类共安排20个项目,其中冬小麦增产项目5个,春小麦增产项目3个,玉米增产项目6个,马铃薯增产项目6个。每个项目投资18万元,要求示范推广面积0.67万hm~2,其中中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推广面积的10%。重点是推广应用现有成熟、配套的增产技术,制定生产技术规  相似文献   
68.
69.
为确定马铃薯主茎数与薯块产量关系而设计的一些研究得到不同的结果。Collins(1977)采用具1、2或4个主茎的植株,发现产量增加与茎数成比例。Bleasdale(1965)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总薯块产量是单位面积茎数的函数的结论。Gray(1972)发现,在种薯大小一定的范围内,茎数和薯块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这一论点后来被Wurr(1974)用地上茎的试验所证实。然而,Goodwin等(1969)和Hammes(1985)在试验中,未发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